人民網
人民網

服務新就業群體,助力技能培養、權益保障

紹興:讓城市與奮斗者雙向奔赴

徐晶錦
2025年06月03日08:55 | 來源:紹興日報
小字號

  6月1日傍晚,在紹興越城區某商場的一家餐廳門口,34歲的外賣騎手李曉峰正在等餐。正值送餐高峰,和李曉峰一樣進出商場的外賣騎手絡繹不絕,一路小跑,是他們共同的姿態。

  快遞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依托互聯網平台的新就業形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如何適應工作關系靈活化、工作碎片化等就業新形態更好地保障勞動者權益,如何針對就業者的權益‘定點保障’,這都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著力點。”紹興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幾年紹興市不斷推出舉措提升新就業群體管理服務水平,助力技能培養、權益保障,實現職業發展。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紹興市把包括新就業形態在內的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分層分類建設零工市場21家,打造“線上+線下”就業服務新模式,成為新就業群體實現靈活就業的直接渠道和便捷平台。

  “產后我打算找份零工,投了十幾份簡歷都石沉大海。”孫娜娜是一名電商主播,一次她在直播平台偶然刷到嵊州市人力資源產業園零工市場直播間。“那天主播正在推薦居家客服、兼職主播等崗位,我試著發了彈幕,馬上就被嵊州一家傳媒文化公司相中。”孫娜娜現在每周播三次,每次三四個小時,每個月能增加近4000元的收入。

  聚焦新業態技能人才培養,紹興市以職技院校、培訓機構、零工市場等平台為基礎,進一步深化“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建設,方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近接受優質便捷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同時,紹興積極開展互聯網營銷師、快遞員等涉及新就業形態的職業技能競賽,給予技能等級認定和授予稱號,有效提升新業態從業者的就業技能和職業認同感,帶動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2024年以來,紹興市開展了一系列直播帶貨、互聯網營銷師等新業態培訓,累計培訓人員2000余人次。

  在越來越多勞動者依托平台就業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針對這一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的有效參保機制,成為亟需破解的難題。

  紹興市強化社保兜底,織密勞動權益保障網。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制度,放開此類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戶籍限制,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為新業態群體提供更優社會保障。目前,共有10萬余名外地戶籍人員在紹興市繳納靈活就業養老保險,17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與此同時,紹興市還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享受相應的生育保險待遇。

  與傳統就業形態相比,許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企業間勞動關系模糊,發生糾紛后,勞動關系定性、處理是一大難題。為此,紹興市人力社保、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形成合力,聯合開展專項行動,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職業傷害保障等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在紹興市各地,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關心關愛也越來越具體細微。越城區打造新就業群體幸福街區,為快遞小哥開放小區“綠色通道”﹔在柯橋區柯岩街道,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鄰裡中心等場所,為“小哥”們提供充電、就餐、休息等服務,並精心繪制《新就業群體全域服務手繪地圖》﹔嵊州市推出“15分鐘服務圈”,通過整合工會驛站、城管驛站、銀行網點等陣地資源,打造新就業群體服務站點,計劃今年再新增84處。

  新業態催生新就業,好服務促進好就業。紹興這座溫暖、包容的城市,正在花更大力氣,讓廣大勞動者端上端穩“新飯碗”,讓新就業群體有尊嚴、有保障,更有發展。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