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開班 在溫州洞頭探尋“她力量”密碼

碧海藍天,繁花似錦。6月4日至6日,在“海霞故鄉”溫州洞頭,一場聚焦“她力量”與新經濟交融的盛會如期而至。全國女主播婦聯主席執委培訓班在海霞文化發展中心正式開班,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女主播婦聯、直播平台(基地)婦聯、電商行業婦聯、MCN機構婦聯主席、副主席和執委代表們齊聚“海上花園”,共同開啟一場關於賦能“女主播雙棲人才”、探索“網上婦女之家”建設的深度研學與實踐之旅。
活動現場。洞頭區委宣傳部供圖
緣何是洞頭?
“海霞精神”沃土滋養“她時代”新花
全國性的女主播婦聯高端培訓,為何選擇來到百島洞頭?答案,深植於這片藍色土地生生不息的紅色基因——“海霞精神”。
“歡迎來到海霞的故鄉!”活動當天開班式上的致辭內容,道出了這份深厚的底蘊。此刻,學員們所在的正是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的駐地——海霞村。這裡,孕育了“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那段手握鋼槍、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為洞頭刻下了堅韌、奉獻、敢為人先的深刻烙印。
據悉,本次培訓旨在發揮“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動能,是破解基層婦聯組織深度觸網難題的積極實踐,也是探索“網上婦女之家”建設的關鍵一步。洞頭深厚的“海霞精神”底蘊,為培育復合型網絡婦女干部、創新婦女工作提供了獨特的精神滋養和實踐沃土。
“海霞精神”早已融入洞頭的血脈,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行走洞頭,“紅馬甲”身影隨處可見,那是1800余名“海霞媽媽”志願者,他們活躍在平安夜巡、關愛幫扶、糾紛調解一線。從機關到企業,從村居到社區,“人人都是海霞”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女性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施展才華營造了濃厚的氛圍。這片因“海霞”揚名的熱土,正以其獨特的精神感召力和實踐沃土,吸引著全國的女性網絡精英前來“取經”與賦能。
“她力量”涌動
巾幗新經濟點亮共富路
“海霞精神”引領下,洞頭發展日新月異。一批漁家廚娘、民宿女主人、青創客、主播、村播等巾幗新經濟群體,正從“參與者”蝶變為“生力軍”,成為推動洞頭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耀眼力量。
培訓期間,學員們深入東屏街道東岙村和元覺街道沙角村,近距離感受了這股蓬勃的“她力量”。
漫步洞頭區東岙村,昔日的漁村已蛻變為花園般的“網紅”打卡地。藍灣整治的契機,文旅產業的深耕,打出了一套連片提升的共富組合拳。更引人注目的是,當地婦女們以“海霞精神”為引領,在鄉村振興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面朝大海的精品民宿裡,女主人“凡姐”正熱情地向學員們介紹著海景房的特色。像她一樣,一批有眼光、懂經營的女性,將自家石屋或閑置房舍改造成風格各異的民宿,不僅實現了自身價值,更提升了洞頭旅游的品位與吸引力。
在東岙村,這裡有堅守老手藝、讓非遺魚燈煥發新生的返鄉女孩﹔有來自西藏的達娃、貴州的燕砸,通過“青村108大隊”項目加入洞頭建設﹔還有台青瑄瑄,用“一元計劃”開起了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
在洞頭區元覺街道沙角村,“女神天團”的創業故事同樣精彩。她們將廢棄的虎皮石厝打造成網紅民宿,將荒蕪的礦地變身為浪漫的“澤野星空營地”,將普通的街邊公園升級為藝術市集。李蕾蕾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離開城市舒適區,在沙角村海邊打造了集星空、大海、野營、美食於一體的露營基地,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太空艙住宿成為獨特風景。
支撐這些生動實踐的,是洞頭區在“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上的創新探索。東屏街道突破傳統模式,將新業態女性納入功能型小組和線上社群,建立“姐妹下午茶”等柔性聯絡機制,提供創業貸款、技能培訓等精准服務﹔元覺街道則聚焦項目落地前置運營、實施“青年上島”計劃招引女性創業者、推行“三金共富”利益分成模式等精准服務,激發女性創業活力。
全國女主播盛贊洞頭
“要把‘海霞精神’和海島魅力帶出去”
幾天的學習與實地探訪,讓來自天南海北的女主播們深深沉醉於洞頭的山海之美與人文之暖。她們不僅是學員,更成為洞頭美景、美食以及“海霞精神”的深度體驗者和自發傳播者。
“洞頭是一個山美水美人也很美的地方!”這是許多主播的共同心聲。自媒體博主劉雨菲感慨:“在海邊住著民宿,吹著海風,然后踩在沙灘上的感覺特別好。”
更打動她們的是洞頭人的熱情與純真,“洞頭人的這種關懷、真誠,讓人感覺像回家了一樣。”來自上海的露露動情地說。
對“海霞精神”的實地探訪,給主播們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撼。來自福建的嚴麗君表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對於‘海霞精神’的調研,讓我更加感受到了巾幗能頂半邊天的奮進力量。”
全國女主播們的盛贊與自發推介,正是本次培訓班最直觀的成果之一。后續,她們將帶著“海霞精神”的洗禮和對洞頭魅力的深刻印象,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可以預見,通過她們極具影響力的鏡頭和平台,“海霞精神”的當代價值、洞頭“海上花園”的獨特魅力以及巾幗創業的生動故事,將被傳播到更廣闊的天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