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態優勢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新動能
金華走出水生態價值轉化創新之路

入夏以來,金華市河湖生態景觀成為市民休閑熱門之選:金東區金漪湖騎行公園內,孩童暢享騎行之樂﹔婺城區梅溪河畔楊柳依依,濱水綠道風景如畫﹔浦江縣翠湖碧波之上,泛舟賞景的游客絡繹不絕……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3年啟動幸福河湖建設工程以來,金華市累計投入全域幸福河湖建設項目資金14.96億元,整治農村水系228.68公裡,建成45個水美鄉村,15分鐘親水圈覆蓋率提升至86.2%,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新圖景躍然眼前。河湖生態優勢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新動能,金華市走出了一條水生態價值轉化的創新之路。
在浦江縣,全域幸福河湖建設以“255X”工程為抓手,實現多元業態的深度融合,持續拓寬河湖生態價值的轉化路徑。當地依托浦陽江、壺源江兩大濱水產業帶,精心打造了翠湖、金獅湖等5大親水綜合體,串聯起5條主題游線及多個節點,構建起“創意+體驗+共享”的濱水業態集群。通過整合旅游資源,民宿、康養、運動等多元業態蓬勃發展,成功招引“水利+”融合項目36個,建成17個水文化載體。濱水旅游產業實現總收入33.18億元,全縣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河湖生態紅利充分釋放。
在金東區,以羊尖山水庫、裡源水庫改造為核心,構建起“三環會一心、四網織九景”的空間格局。依托金漪湖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金東區吸引了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金華研究院等6家科研機構入駐,培育出浙大網新科技產業孵化園、零跑汽車零配件產業園等“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推動“水美經濟”與“科創高地”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改革試點先行區,婺城區梅溪流域通過綜合整治,建成景觀堰壩9處、貫通綠道28.6公裡,帶動沿線24個村庄創成A級以上景區村。2024年,該流域接待游客139.8萬人次,創收1.64億元,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沿線村庄發展注入新活力。
義烏市聚焦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生態價值轉化開展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創新模式。一方面,積極引進濱水項目落地,為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制定相關文件,明確濱水空間的開發原則、共享方式等內容。同時,探索建立“多方參與、協同共管”的水域岸線開發運營模式,通過收益反哺機制實現生態保護與社區建設的良性循環,為河湖生態價值轉化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金華市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元業態融合發展路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通過盤活水域岸線資源,全市已建成親水平台20余處、水文化景觀節點57個,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等配套產業蓬勃發展。如今,河湖生態不僅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