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風潤萬家
紹興:文化惠民工程讓優質文化資源觸手可及

進入7月,群眾性籃球賽事持續火熱,2025年紹興市第三屆“村BA”籃球聯賽、“浙BA”紹興賽區預選賽輪番登場,“燃”動夏夜。而與賽事同步開展的,還有“非遺市集”、農產品展銷、戲曲下鄉等,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文體大餐”。
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有力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紹興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明確,要實施“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拓展行動,構筑精神富有鮮活圖景。近年來,紹興市堅持文化惠民,持續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接地氣、有特色的文化陣地,不斷提高文化服務水平,實現文化資源精准配送,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文化陣地,承載文化活水,潤澤城鄉百姓。紹興市通過強化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提升城市書房覆蓋面、深化“博物館之城”建設等扎實舉措,打造一批聚人氣、惠民心、興文化的精神家園。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建成1600多個農村文化禮堂,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130多家城市書房遍布大街小巷,1237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已經建成,市民走出家門,便可輕鬆到達1個以上公共文化場館和3個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間。
陣地建成,如何讓“門常開、戲常演、人常來”?挖掘文化特色,打造品牌很關鍵。紹興市積極探索“禮堂+”機制,創新活動載體,讓文化禮堂既保留鄉土情結,又富含文化內涵。從文化禮堂走紅的“村晚”“村越”“村BA”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同時,以本土豐富的古城文化、越文化、名人文化和宋韻文化為依托,打造高辨識度文化場館。2025年6月,紹興圖書館文創中心正式營業,紹興名人光影蓋章本、新昌非遺篆刻作品、古越藏書樓冰箱貼等各類文創產品琳琅滿目,滿滿的紹興文化元素,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紹興博物館也持續策劃文物3D打印體驗、“稽山烽火 越地脊梁”研學等特色活動,在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的同時,傳播紹興文化。
激活基層文化這“一池春水”,離不開文化資源的精准配送。這其中,文化特派員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2024年6月,紹興市選派首批31名文化特派員下鄉駐村,截至目前,全市已選派省、市、縣三級文化特派員116名,實現103個鎮街全覆蓋。“我們希望依托特派員這一載體,讓文化服務從‘送餐式’變為‘種田式’。”紹興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全市正深入實施“藝啟同行”等項目,一手“種文化”,深入摸排基層文化需求,讓特派員帶著“文藝種子”扎根基層開展文藝輔導﹔一手“興文化”,創作更多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打造更多優質文化項目,帶動各地講好地方文化故事,實現農文商旅融合發展。
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送戲下鄉775場、送書下鄉8.6萬余冊、送展覽下鄉568場,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近2萬場次,服務群眾近450萬人次。
提升群眾獲得感,是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最終目的。紹興市堅持“公共文化+”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教育、體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旅游公共服務相融合,線上線下協同並進,不斷延伸公眾享受文化服務渠道。
如今,在紹興,35個各具特色的閱讀驛站巧妙嵌入醫院、景區、社區、地鐵站等生活場景,讓市民游客推門聞見書香、閱讀觸手可及,在就醫、購物、旅游時都能與書香不期而遇,還可享受便捷的通借通還服務。如紹興市婦保院閱讀驛站,通過精心配置兒童繪本,讓閱讀成為緩解就醫焦慮的“良方”﹔浙東運河博物館閱讀驛站將館藏內容與書籍相結合,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脈。“今后,紹興市閱讀驛站建設還將逐步延伸至超市商廈、旅游景區等更多貼近生活的公共空間,讓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向場景融合。”紹興市文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紹興市還持續深化數字賦能,實現文化資源跨時間、跨空間的共建共享。“浙裡文化圈”平台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數字圖書、在線展覽等文化服務﹔“紹興數智禮堂”應用,匯集各類宣講視頻、戲曲資源、影視作品,群眾想看什麼隨點隨播。
文化陣地美好、文化資源鮮活、文化服務貼心。如今的紹興,文化的春風已無聲浸潤萬家,優質文化正源源不斷地流入群眾心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