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港:“改革之城”的新“醫”靠

為了趕7點出發的醫院班車,這大半年,溫醫大附一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肖俊起得更早了。一個多小時后,大巴抵達溫醫大附一院龍港院區,他便開啟一天忙碌的巡房、門診和手術。
往返龍港和溫州市區的“雙城記”生活,是如今80余名溫醫大附一院醫生的常態。“雖然奔波勞累,但收獲更多的是患者的信任帶來的溫暖。”陳肖俊說。
溫醫大附一院是溫州龍港市首批“城市合伙人”。從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前沿技術扎根基層,再到健康服務走進千家萬戶,“合伙”以來,雙方持續深化龍港院區“縣院省營”合作機制,以直屬院區的標准進行同質化管理與運維,實現省級醫院擴容、縣域醫院提升、當地百姓獲益。
“專家流動”讓就診不再舍近求遠
2024年11月,毗鄰甬台溫高速復線的溫醫大附一院龍港院區(龍港市人民醫院)正式啟用。院區門口供人避雨等車的雨傘亭,門診大廳內舒緩焦慮情緒的鋼琴演奏,讓患兒歡喜雀躍的“大白”卡通形象……除了“新”,隨處可見體現人文關懷的暖心設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作為溫醫大附一院的直屬院區,龍港院區總用地面積15.5萬平方米,規劃床位數1200張,以省級三甲醫院的標准建設,與溫醫大附一院其他兩院區實行一體化運營、同質化管理。
同質化,源自醫療專家的“流動”。目前,除了像陳肖俊這樣往返於兩地的醫生外,溫醫大附一院有105余名下派醫生進駐龍港院區門診坐診。
“你們真是從溫州來的醫生嗎?”這是陳肖俊剛來龍港接診時,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合伙”引入更優質的醫療資源、領先的技術水平和成熟的管理經驗,“患者少動,專家流動”的模式也打消了當地群眾最初的“將信將疑”。
“溫州醫生來給我們看病做手術,這就是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最近剛在龍港院區接受心臟支架手術的吳大伯,此前看病不是去溫州,就是跑上海。2024年,他還曾因胸悶於凌晨趕到溫醫大附一院南白象院區就診。此次成功手術,吳大伯本人滿意,家屬也連連稱好:“家門口就能做大手術,上班也不用請假,十分方便。”
“聰明”是龍港院區的另一大特色。在這裡,5G、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醫療大模型等新技術在這裡深度融合並得到應用,個性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特色創新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從“看病有我,就醫無憂”智能導診、數字陪診師實時陪護到線上AI問診,以智能化方式實現“服務找人”,幫助患者計算好就醫每一步驟“最優解”,打造沒有圍牆的未來醫院。
開診以來,龍港院區針對胃腸腫瘤、偏頭痛、腦卒中等高發疾病,整合結直腸和胃腸外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急診科等多學科優質醫療資源,組織知名專家名醫坐診,切實緩解“看名醫難”問題。
前不久,龍港還對部分公交線路進行調整,增設龍港院區站點和直達微公交,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就醫。
基層醫療服務提速補短
“不算陪同的家長,一場兒科義診現場就來了600多名兒童。”兒科主任王丹的感慨,折射出基層對優質醫療的渴求。
截至2019年底,龍港市11家醫院中公立醫院僅1家、民營醫院10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有住院床位數951張,每千人住院床位數、注冊醫生數和護士數均低於溫州全市水平。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是龍港撤鎮設市以來亟待補齊的民生短板。
“合伙”早有根基:2020年6月,溫醫大附一院全面托管龍港市人民醫院。四年磨合和對當地群眾就醫需求的充分了解,也讓龍港院區的運營模式改革水到渠成。同時,醫院通過培訓、考核帶動當地醫生不斷精進業務能力,實現省級優質資源向基層擴容,快速增強基層診療能力。
據統計,2025年1至5月,龍港院區門診量超36萬人次、出院病人數1.1萬多人,手術超4000台,增設產科、綜合外四科兩個病區,住院床位擴增至600張。工作日日均門急診量較原龍港市人民醫院增長3倍多,最高已超4000人次,同時體現救治能力的CMI值顯著提升。
不隻接診數據持續上揚,疑難危重病救治能力也進一步凸顯:首例雙鏡聯合微創胃瘤手術、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首例急診PCI手術、首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首例單穿支游離股前外側皮瓣移植手術……越來越多的“首例”,亦是龍港基層醫療服務持續提升的見証。
依托優質資源下沉,龍港精心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通過醫養結合實現養老服務的全面覆蓋。目前,龍港已改造提升15家示范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改造4萬平方米健康驛站建成“醫養教”養老綜合體,22個社區擁有公辦衛生室。
此外,龍港院區還積極推進健康科普服務走進社區。針對居民普遍關注的慢性病管理、減肥、戒煙等健康話題,組織專業醫師團隊開展“一對一”個性化健康指導,幫助居民掌握健康生活方式。
呼之欲出的區域醫療中心
“距離更近,路程省了30分鐘。”來自福鼎的周先生因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此前在溫醫大附一院南白象院區進行過兩次診治。其主治醫生、該院創傷骨科副主任劉彩龍在龍港開診,讓他的就醫路途縮短60公裡。
“之前負責的龍灣、平陽、蒼南,以及福鼎、泰順、文成等地的患者紛紛選擇來龍港就診。”劉彩龍介紹,團隊入駐龍港院區后,經常出現一號難求的局面。
據統計,龍港院區接診的患者中,約8成來自龍灣、平陽、蒼南,還輻射福建、江西和省內其他地市,外地患者的數量呈上升趨勢。
作為溫醫大附一院三個直屬院區“一體兩翼”戰略布局中的“南翼”,溫醫大附一院副院長孫維建指出,醫院對於龍港院區的定位有著清晰的規劃:通過改革,破解優質醫療資源未能有效下沉、基層服務能力弱、醫療資源融合不完全、地區縣域就診率持續走低等問題,提升龍平蒼地區整體醫療能力,努力打造成中國式現代化縣域醫療樣板,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區域健康管理中心。
如何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讓優質醫療資源一沉到底?龍港院區亦是醫療領域全域綜合改革的“試驗場”。
聚焦浙南閩北常見病疑難病救治,龍港院區實行“名專科、大綜合”配置模式,推出腫瘤中心、泛血管中心、骨科中心、婦兒中心、全程康復管理等特色專科。在門診布局方面,除了常見的腫瘤、消化、神經、呼吸等科室設置,還創新推出了多學科聯合體重管理門診、頭痛中心、眩暈中心、失眠中心、腹痛中心等以症候群為特色的整合醫學模式、多學科診療為特色的“一站式”醫療服務模式。每個診區都有和專科相關的檢驗、檢查處,患者問診后可以就近完成檢查項目,讓患者就醫便捷少跑路。
值得關注的是,溫州在2025年4月召開的龍平蒼一體化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要加快完善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教育、醫療、文化、政務服務等領域優勢互補、共建共享,讓百姓切身感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實際成效。
更加主動融入“龍平蒼”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戰略,共同推進跨區域的醫療資源共享、人才隊伍共建、診療病例互通,龍港正與“合伙人”攜手打造跨區域醫療合作協同發展的標杆和示范,為浙南、閩北、贛東地區的百姓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