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夏季暑熱,中暑病人以中青年居多

預防中暑,市民需注意防晒補水

楊夢倩
2025年07月31日08:56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據台州市氣象台預測,今年盛夏台州高溫過程偏多偏強,可能發生大范圍持續性高溫熱浪,35℃以上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或明顯偏多,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42℃。

  當熱浪席卷而來,如何安然地度過高溫天成為重要話題。台州市立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鐘強提醒,高溫天氣,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應加強健康防護,科學預防中暑。

  中暑不單發生在戶外

  “自從氣溫升高后,中暑病人數量明顯增加。”鐘強告訴記者,台州接連多次發布高溫報告,急診中心變得更加忙碌,近期來的中暑病人以中青年居多,不少是因為防護措施沒到位,露天暴露時間過長,大量出汗后未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所致。

  據介紹,根據中暑嚴重程度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熱痙攣主要表現為劇烈活動、大量出汗后出現頭痛、頭暈和肢體痙攣,無明顯體溫升高﹔熱衰竭表現為發熱、多汗、乏力、頭暈、惡心嘔吐、心率明顯增快、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意識障礙﹔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主要表現為高熱伴神志不清、體溫常高於40℃、多器官系統損傷等。

  “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中暑,中暑病情可輕可重,輕症中暑如不及時處理就會發展成重症中暑,尤其是熱射病,嚴重時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鐘強強調,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差、對體內環境感知能力差,又不能及時補水、補鹽,是高溫相關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獨居老人。

  “有很多老人是在室內中暑,他們為了節省電費不舍得開空調吹風扇。由於老年人機能下降,對溫度的感覺不那麼敏感,出汗少,散熱不好,可能已有中暑先兆,自己感覺還不明顯。”鐘強向記者分享了一個病例,一位獨居的奶奶為了節省電費,不開空調和電風扇,隻用扇子扇風。結果有一天突然倒下,陷入昏迷,等送到醫院時,她的體溫已經達到了41℃,呼吸微弱,經全力搶救后仍不幸離世。

  預防中暑有妙招

  一旦發現自己或有人中暑,應該怎麼做?鐘強表示,要迅速讓患者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盡快去除患者全身衣物,促進散熱,並測量體溫,最好是測量直腸溫度。

  快速、有效、持續降溫在中暑急救中尤為重要。可以用涼水噴洒或向患者皮膚噴洒水霧,同時用電扇或扇子等快速散熱。也可以用大型容器將患者頸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不過涼水浸泡適用於勞力性的熱射病,經典熱射病中體質虛弱者不太合適。

  如果中暑者清醒,沒有惡心嘔吐,可以喂其喝淡鹽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如果出現高熱、意識障礙等症狀,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進行緊急治療。

  中暑預防是關鍵,鐘強教給大家一套實用的防護法。首先,要盡量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的烈日,出門時防晒裝備要齊全,縮短戶外停留時間,高溫暴露后不要馬上沖洗涼水澡。

  補水也有講究,別等口渴才喝水,可以適量飲用淡鹽水,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盡可能少喝可樂等高糖分飲料。

  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早晚開窗通風,高溫時可開空調,空調溫度應選擇在26℃,相對濕度40%—60%,維持室內外溫差在6—10℃左右,溫差過大反而容易發生中暑。

  此外,在夏天運動中若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過速、體溫升高、意識模糊等症狀,必須立即停止活動。即使是氣溫相對較低的晨跑,若濕度大仍有中暑風險,建議攜帶防暑藥品。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