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開講,激活千年濕地的文化回響
杭州西溪大講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時值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園二十周年,2025年度西溪大講堂已成功舉辦三期。從水滸探源到濕地文脈解讀,三場名家講座緊扣西溪文化核心,將學術深度與大眾普及相結合,不僅吸引了本地市民踴躍參與,更有外地聽眾慕名而來,生動展現了西溪大講堂作為城市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一部《水滸傳》,半部見杭州,三分在西溪。”本年度的文化盛宴以探尋西溪的“水滸基因”拉開帷幕。3月20日,著名水滸研究專家,西溪水滸文化研究的先驅人物——馬成生教授首講。馬教授聚焦“弘揚杭州(錢塘)水滸文化”和辨析“錢塘施耐庵”兩大核心,用畢生研究將典籍中的梁山好漢故事與西溪水系、人文地理緊密關聯,力証西溪是水滸文化重要的“活態搖籃”。
沿著文學經典的脈絡溯源而上,西溪大講堂的視野投向更為深邃的歷史長河。五月的微風裡,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教授以《棹歌入西溪》為題,引領聽眾潛入西溪的文化肌理。“西溪是一部活著的史書。”王旭烽信手拈來西溪十景、高庄沉浮、李衛建花神廟的軼事,更深情回憶童年蘆葦、魚塘與柿樹的野趣。她直言西溪是其創作的“秘密武器”,透露《走讀西溪》已在計劃中。
歷史文脈的梳理不僅關乎過去,其蘊藏的求真精神與方法論,更在當下煥發著思想光芒。“七一”前夕,作家黃亞洲以《紅船》為引,回溯建黨崢嶸歲月。他強調在堅守歷史真實核心框架內追求藝術表達的自由,這恰恰與西溪文化研究注重史料考據與深度闡發的傳統內核相呼應,為現場聽眾帶來了深刻的創作啟示與思維碰撞。
深耕三余載,文脈綿長。西溪大講堂始終踐行“搭建平台、打造品牌”的初心,已成為杭城重要文化品牌。“下半年,結合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來表達西溪印象的開放式講座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未來我們將持續邀請學界名家,深化公眾對西溪深厚歷史人文的了解,著力推動以水滸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文脈傳承與創新,讓西溪文化品牌煥發持久活力。”西溪濕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