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年入千萬元,小山村如何“賣風景”?

康夢琦、葉賓得
2025年08月15日11:55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車窗外,滿山蒼翠,空氣清新。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前行,下至山腳,便到了夏陽村。

盡管烈日炎炎,村內的露營基地還是迎來了大批游客。綠茵茵的天然草甸上,白色帳篷如雲朵散落其間,游客們拍照打卡,歡聲笑語與潺潺溪水應和成曲……

浙江安吉縣夏陽村風景。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浙江安吉縣夏陽村風景。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一步踏兩省,雞鳴聞兩鎮。”這個地處浙江安吉西北隅的小山村,由一條“紐帶”——夏陽溪,與上游安徽廣德盧村鄉石俊村、石獅村、高廟村3個村“綁”在了一起。

“小時候,溪水清澈見底,用腳輕踩,都是小沙魚。”夏陽村退休教師彭光耀回憶,那時的溪水捧起來可以直接喝,很甜。

后來,他記憶裡那條映著雲影的小溪漸漸渾濁了,溪岸也滿目狼藉。不少夏陽人離開家鄉,去了遠方。

問題出在夏陽溪,“根”卻不在夏陽村。

“每年汛期過后,上游垃圾就涌入村裡,最多時能打撈出20噸!”夏陽村黨支部副書記黎波回憶,多年前,上游村庄持續排放廢水和生活垃圾,“河灘上垃圾半米厚,死豬死鴨漂得到處都是。那溪水都沒人敢洗衣服,更別說喝了。”

2018年前后,夏陽溪褐藻爆發,水質再度惡化。被污染的小溪如一根刺,扎進了黎波心裡。

2020年10月,黎波和其他幾位同在大城市工作的兒時玩伴一起,回到村裡,參加換屆選舉,成為當時湖州市最年輕的村干部,鐵了心要“治愈”落后。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燒”到了夏陽溪。

冬春之交,凜冽寒風中,村干部帶頭、村民自發參與,撐著竹筏、手持網兜打撈廢棄物。兩個多月,光是垃圾就清出了58車。

村裡還成立了守山護水生態衛隊,村民自發巡邏、排查,防止外來人員污染水源。村裡還規定,上游不得從事民宿農家樂經營,以防污染水質。

盡管如此,仍然是治標不治本。這個“本”,還在上游。

“夏陽溪跨兩省,溝通不暢、保護標准不一,投入也不平衡、不充分,聯合治水工作很難開展。”黎波說。

一次外出學習中,黎波聽說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后,眼前一亮——同處長三角,同為跨省河流,“新安江經驗”夏陽溪是否可復制?

說干就干!2021年,夏陽村與上游安徽省的3個村簽訂了全國首個村級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協議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上游3個村確保流入夏陽村的水質達到Ⅱ類水以上標准,垃圾等廢棄物不通過河道流入夏陽村境內﹔夏陽村根據3個村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績效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

一年過去,上游3個村都達到了考核標准,資金補償如期兌現。這一舉措也延續了下來。

兌現生態補償款項。受訪者供圖

兌現生態補償款項。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的夏陽溪,又回來了!”彭光耀說,“環境越來越好,中華秋沙鴨、鴛鴦都來了。”

一起“回來”的,還有不少返鄉人。

95后鮑慧是土生土長的夏陽人,看到家鄉火成“小瑞士”后,本在大城市工作的她萌生了回村的念頭。返鄉后,鮑慧開動腦筋,將安吉竹子、白茶等融入旅游體驗中,“希望家鄉發展越來越好。”

和鮑慧一起回來的還有她的父母。眼見游客越來越多,鮑慧母親利用自家堂屋開了個超市,父親則為村裡的徒步線路進行清障,閑暇再去溪邊轉轉,撈撈漂浮垃圾。

游客在夏陽村露營基地拍照。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游客在夏陽村露營基地拍照。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碧水重現、“群雁”還巢,鄉親們心頭逐漸亮堂起來。守著好風景,怎能再過窮日子?年輕的班子邁開步子,向外“取經”找出路。

一次偶然,夏陽村黨支部書記鮑鑫看到有人在公園內搭起天幕,坐在折疊椅上談笑風生,他恍然大悟——戶外經濟已成為新消費風口。

“帳篷住一晚就想賣幾百?做夢!”說服不了村裡人,村班子隻得先行先試。沒錢砸廣告,那就自我營銷。

“夏陽村隨手一拍就是風光大片,我就在網上開了賬號‘賣風景’。”鮑鑫說,綠水青山與互聯網很快產生了“化學反應”,村裡陸續迎來了多批游客。

流量有了,怎樣轉化成“錢景”?夏陽村打出“戶外+”牌,相繼開發了“森林”“房車”等9個風格迥異、總面積近200畝的露營基地,同時配套發展起餐飲、零售等服務。

想留住游客,光有帳篷還不夠。“村干部帶頭,7家農戶參與試水建起‘屋頂盒子’。”黎波介紹,村裡鼓勵村民以閑置房屋入股,村集體出資將房屋“削頂”,再加蓋一層做民宿,“參與村民不僅可獲得每年1.25萬元的保底租金,還參與民宿經營,多了好幾筆收入。”

夏陽村的“屋頂盒子”。受訪者供圖

夏陽村的“屋頂盒子”。受訪者供圖

村民家中的庭院、廚房,也都成了賺錢的“香餑餑”。在安吉縣推行的“兩入股三收益”機制帶動下,夏陽將全村“金角銀邊”整合利用,推出共享菜園、搭伙餐廳等項目,帶動100余戶村民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

荒廢園地建成可承接小型賽事的籃球場,候車亭改成戶外產品文創超市,和國際知名戶外品牌打造聯名款產品,推出山地騎行、“公路旅行”等項目……夏陽戶外業態加速集聚,山溝裡的小鄉村逐漸成為備受青睞的旅游目的地。

“在夏陽生活了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人!”彭光耀說,如今每到假期,村民從早到晚扎帳篷,路旁賣礦泉水、煮茶葉蛋的小攤都能排成長龍。

夏陽村承接的戶外婚禮。受訪者供圖

夏陽村承接的戶外婚禮。受訪者供圖

除了游客,服裝品牌、汽車商及影視劇組也慕名上門“租風景”拍攝,一天租金就高達萬元。今年,夏陽村又瞄准電車露營這一細分賽道,建成智能充電、徒步騎行道等配套設施,招引來溯溪漂流等潮玩業態,推出“帶山裡人坐飛機”計劃……“戶外體育村落”的藍圖,在夏陽一步步變為現實。

游客來了,產業多了,村子活了,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賣風景”,夏陽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短短幾年,夏陽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從30萬元躍升至308萬元,年度旅游收入最高達到150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3萬余元,昔日“空心村”成了鄉村振興樣板村。

夏陽村的綠水青山。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夏陽村的綠水青山。人民網記者 葉賓得攝

夏陽之變,正是安吉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之一。

“春賞花、夏玩水、秋露營、冬滑雪”,安吉以全域全季全天候旅游帶動鄉村振興。通過組建強村富民公司、全面推廣“兩入股三收益”機制,該縣營造了千村運營、萬人入鄉的火熱場景,美麗鄉村邁入了村民“分紅”時代。目前,安吉全縣旅游從業人員超4萬,旅游收入佔農民直接收入比重20%以上,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榜首。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