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柯橋“八大舉措”打造流動青年暖心港

近日,室外烈日炎炎,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文體中心“家門口青少年宮”內卻涼風習習,青少年在這裡參與有趣的課程,度過充實的暑假生活。針對工業社區流動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團柯橋區委在這裡打造“家門口青少年宮”校外教育陣地,整合柯橋區青少年宮、專業社會組織、屬地學校等資源,向工業社區流動青少年常態化開展培訓活動,首期暑期班開設5大課程,惠及青少年100余人次。
這是柯橋區服務流動青年的一項創新實踐。柯橋區流動人口眾多,居住6個月以上的14—35周歲流動青年達19.6萬人。如何團結好、服務好流動青年,是團柯橋區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24年12月,團柯橋區委在馬鞍街道成立全省首個工業社區團工委。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團柯橋區委以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為總牽引,聚焦工業社區流動青年急難愁盼問題,發布“服務流動青年八大舉措”,涵蓋思想引領、聯誼交友、子女教育、技能提升等方面,助力流動青年融入柯橋。截至目前,已有效凝聚團員800余名,服務流動青年1600余人次。
在思想引領方面,當地結合工業社區紅色資源與產業特色,開展“課堂+車間+田園”三段式教學,目前已吸引流動青年、學生群體8批次200余人參加。在紅色教育的感染下,青年企業家、一線工人、社工等群體代表的心慢慢貼近,組建起一支30人的“青年觀察家”隊伍,他們以青年視角、青年力量助力共享共治,讓青年“金點子”成為社會治理“金鑰匙”。
如今,在工業社區,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已成為流動青年追捧的新風尚。團柯橋區委聚焦深化服務青年,通過前期深入調研精准摸排流動青年需求,積極整合資源,在流動青年集聚的產業園區、人才公寓和有需求的大型企業科學布局教學點位,開設“青柯夜校”7期。立足青年成長成才迫切需求,專題開設職業技能型“青柯夜校”2期,培訓青年取証率達100%﹔著眼服務青年創新創業,精心培育並實施“青年圓夢”計劃,已成功扶持水廠咖啡、木枝湖青創農場等青年創業項目,助力青年筑夢啟航﹔針對青年婚戀交友這一普遍關切,積極開展“青春伙伴成長營”等主題鮮明的團屬活動,用心用情當好青年貼心人,有效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流動青年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青年有什麼需求,團組織就服務什麼。”團柯橋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團區委將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積極整合各方資源,讓每一項政策舉措都能精准滴灌到流動青年最需要的地方,為柯橋區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更多青春力量。(王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