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跟著產業走 師資圍著發展轉
紹興市全面提升黨員帶富能力

這幾天,紹興柯橋區漓渚鎮黨校開設的“春蘭講堂”,成了當地黨員晚上“充電蓄能”的好場所。其“產教融合”的授課模式,不僅提升了黨員自身在蘭花繁育、品牌運營、電商銷售、文創開發等方面的技能,也增強了他們帶動村民致富的能力。
推動產業發展是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的關鍵。紹興市產業基礎深厚,興村共富產業較為完善,現代紡織、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產業蓬勃發展,茶葉、香榧、黃酒等“3+7+X”農業全產業鏈初具規模。“我們緊密結合黨員內在素質提升需求,運用產業和教育融合的有效經驗,開展黨員‘興產共富’培訓,切實提升黨員推動發展、致富帶富能力。”紹興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黨課跟著產業走,師資圍著發展轉。紹興上虞區創設產業類黨課“1+4”模式,即把一個黨課主題和政治理論課、現場沉浸課、互動演繹課、先鋒訪談課等四類課堂融於一體。驛亭鎮楊梅產業在黨建引領下的全鏈化發展脈絡、謝塘鎮著名導演謝晉改革精神對當代創新創業的啟示、丁宅鄉“四季仙果”插上智慧農業翅膀的探求歷程等,都成為黨課的生動案例。通過建設“15分鐘產教融合教育圈”,讓黨員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充實自己。
鄉鎮(街道)黨校是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的基礎陣地。紹興市結合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和打造興村共富鏈,在一些中心鎮有序建設一批產業和黨員教育相融合的鄉鎮(街道)黨校,利用“軸”“鏈”上的豐富資源拓展黨員教育培訓場景。如在諸暨市山下湖鎮黨校,以珍珠產業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的11處技能實訓中心,串聯形成珍珠產業技能提升圈,可提供直播電商、剖蚌技術、生態養殖、現代農業等多種課程,深受黨員干部歡迎。
紹興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建設有特色、有潛力的鎮(街)黨校,打造創新理論本土課程、體系化師資庫、技能培訓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通過組建“產教聯合體”實現組織聯建、資源聯合、培訓聯拓,以產教融合為路徑,不斷提升黨員教育培訓實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