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思政 台州路橋舉行“開學第一講”

8月31日上午,台州市路橋區橫街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安寶紀念館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講”庄嚴舉行。當地50多名小學生代表肅立於抗日英烈陳安寶將軍銅像前,行少先隊禮,默哀緬懷。他們以檔案為橋,叩響歷史之門,迎來一堂沉浸式的思想政治課。
這場由路橋區檔案館與橫街鎮黨委聯合主辦的活動,以“以檔為証·鑄史為魂”為主題,借助本土檔案資源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思政教育走出校園、走進歷史現場。
“英雄不是課本裡的遙遠名字,而是與我們腳下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人。”路橋區檔案館副館長何仙力說。他帶領學生們參觀紀念館,透過歷史圖片、文獻手稿與戰時實物,講述陳安寶將軍為國殉職的光輝一生。展廳化作“移動課堂”,引導學生們帶著好奇與思考,在歷史場景中穿行,直觀地觸摸歷史脈搏。
隨后開展的專題講座《抗戰烽火中的古籍文獻》,將學生視野引向文化救國的“隱蔽戰場”。何仙力以鄭振鐸等愛國文人搶救古籍的事跡為例,揭示另一維度的抗戰艱辛,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愛國不僅體現在戰場上的浴血奮戰,也體現在守護民族文脈的使命與責任中。當聽到先驅們“為國家保存文化,如在戰場上作戰,隻有向前,絕無逃避”的錚錚誓言時,學生們的神情格外專注。
“我知道了現在的幸福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要努力學習,報效國家。”橫街鎮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張振坤說。最后的互動環節中,學生們踴躍發言、朗誦愛國詩篇、書寫留言寄語。
“把‘開學第一講’放在陳安寶紀念館,讓檔案成為教案、讓文獻成為教材,比單純的課堂講解更走心更深刻。”在橫街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陳玲看來,這是一次深刻的德育實踐,讓學生真正走進了“現實的書本”,精神傳承在眼前真實發生。同時也為學校未來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鑒的范本,今后他們將更加主動地“走出去”,與社會資源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育人新路徑。
路橋區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是“檔案+思政”融合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通過挖掘本地資源,將檔案轉化為鮮活教材,引導青少年在沉浸體驗中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王國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