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瑞安探索無人機智能巡查城市管理新模式

昔日需多名智慧城管採集員耗時良久方能完成的查路、巡河、看環境等多重任務,如今通過AI智能識別技術,僅靠一架無人機一次飛行便能全部搞定,甚至可跨鄉鎮(街道)實現“綜合飛一次”。日前,溫州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成功開展“綜合飛一次”無人機試飛,此次試飛正是瑞安市積極響應國務院“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領域開展的積極探索。
當日8時40分許,在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辦公樓門口空地上,一架搭載高清攝像頭及智能識別系統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利用AI智能識別技術,依次對中塘河莘塍段、莘塍新興路、溫州市域鐵路S2線沿線的河面漂浮物、路面及窨井蓋破損、環境亂點等多方面情況進行了全面、高效的綜合巡查。
與此同時,在該局智慧城管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正實時刷新著無人機回傳的高清畫面,無人機通過AI智能識別採集到巡查視頻數據后,立即傳輸至智算公司算法平台,利用智能視覺分析發現河道漂浮物、井蓋缺失、亂堆放等問題,再由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將問題審核立案后派單至相關責任單位處置,責任單位處置反饋后,無人機再度起飛對處置結果進行核驗,實現了“智能發現—平台派單—快速處置—空中復核”的閉環管理。
據悉,上述三個點位的全段巡查距離約為7千米,由1名智慧城管採集員進行,需花費161分鐘(按平均速度23分鐘/千米計算),而1台無人機(按5分鐘/千米計算)21分鐘即可完成同等范圍甚至更精細的巡查工作,工作效率是人工巡查的8倍。
“無人機在城市智慧管理中起到補位的作用,特別是在機動車道、高速高鐵沿線等特殊區域,人工巡查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危險性,效率相對較低,擠佔了執法人員精細化巡查背街小巷的時間。無人機巡查彌補了人員巡查的不足,效率也大大高於人工採集,不僅解決特殊區域巡查的限制問題,還可實現跨鄉鎮(街道)巡查,是依托人工智能推進社會治理降本增效的積極探索。”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副主任鐘高鋒介紹,除了當天巡查的幾項任務外,無人機在平常還能幫助發現人行道違停、非機動車亂停放等19大場景問題,其中在8個場景的應用目前已經比較成熟。該局將逐步擴大“綜合飛一次”的應用場景和覆蓋范圍,讓AI智能更好地賦能城市管理。
此次“綜合飛一次”試飛並非偶然,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早已提前布局,積極謀劃AI智能應用。上半年,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軾帶領分管局長、各業務科室長來到瑞安電信公司,開展“低空經濟賦能城市管理”專題學習,實地觀摩無人機自動巡查、數字人交互咨詢等創新場景演示,並圍繞“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的場景應用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形成了探索“綜合飛一次”的試點思路。
據了解,瑞安於2012年啟動數字城管一期建設,次年投入運行,覆蓋面積為主城區22.6平方公裡(東至莘陽大道,西至瑞楓線雙山隧道,北至瑞楓線,南至飛雲江)。2019年11月,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全面完成智慧城管向鄉鎮(街道)延伸工作,率溫州之先實現全市覆蓋,真正把“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聯動”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落實到位,並監督各處置單位的工作。如今無人機賦能“綜合飛一次”,將推動城市管理從“智慧”到“AI智能”升級。
“推動現代化人民城市治理要順應數智化趨勢,‘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的‘綜合飛一次’實踐應用,是我們城市管理部門利用AI智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積極探索,更是城市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創新。”瑞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