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高溫健康風險預報平台已上線

最近一段時間,嘉興持續受高溫“侵襲”,頻頻進入“燒烤模式”,盡管接下來一周高溫天氣將有所緩和,但日最高氣溫仍在35℃上下。炎炎烈日不僅大幅降低人體舒適度,各種“高溫病”也趁機找上門來。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市內各大醫院已陸續收治多例不同程度的中暑患者,其中不乏病情危重的熱射病病例。嘉興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高溫天氣下需全面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老人、兒童、孕產婦及戶外作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尤需警惕,一旦出現中暑相關症狀,務必及時科學干預、正確處置。
“自2022年以來,我市職業性中暑診斷病例明顯增多。”嘉興市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科副科長胡贊介紹,根據臨床表現及病情嚴重程度,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種類型。先兆中暑患者通常會出現頭暈、乏力、大汗、口渴等初期症狀,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體溫升高、面色潮紅、皮膚灼熱、脈搏增快等症狀,則已進入輕症中暑階段。需要重點警惕的是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劇烈頭痛、眩暈、意識模糊等症狀,“熱射病是高溫環境下最嚴重的急性熱致疾病,以核心體溫顯著升高(通常超過40℃)、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及多器官損傷為特點,若未及時救治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腦損傷、急性腎衰竭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結合臨床診療數據與工作場景分析,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或熱輻射環境下的職業人群,是中暑的重點防范對象。胡贊指出,鍛造加工、印染、造紙等行業的從業人員,通常面臨更高的中暑風險。同時,像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員、農民等戶外工作者,也是熱射病的“高危群體”。專家提醒,一旦出現中暑症狀,應盡快將中暑患者轉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后,用冷水浸濕毛巾擦拭全身,尤其要重點擦拭額頭、頸部等大血管處,同時配合扇風加速散熱。補水方面要科學適度,意識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電解質水,若患者已出現昏迷,嚴禁喂食任何液體,以免發生嗆咳、窒息。如果患者體溫超過40℃,或伴隨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接受專業醫療救治。
當然,高溫帶來的健康威脅遠不止於中暑。胡贊表示,除基礎疾病患者外,老人、兒童和孕產婦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
那麼,如何預防中暑呢?首先,要避免高溫暴露。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外出或作業,確需外出時要做好防晒措施,包括佩戴遮陽帽、穿著淺色寬鬆透氣衣服、涂抹防晒霜等,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科學排班、輪換休息。其次,要科學補充水分。外出期間,無論是否有明顯口渴感,都應及時補水,出現大量出汗時應適當補充淡鹽水或電解質水,維持體內水鹽平衡。最后,要避免不當降溫。從高溫環境返回室內后,應避免立即對著空調或風扇直吹,防止體表溫度驟降引發感冒、面癱等問題,同時避免快速、大量飲用冰鎮飲料,避免立即洗冷水澡。
“目前,嘉興市高溫健康風險預報平台已上線,市民可通過關注‘嘉興公共衛生’公眾號,實時查詢所在區域的高溫健康風險情況和健康提示等。”胡贊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