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浙江電力首次實現全要素分布式能源聚合量子加密傳輸
9月9日,國網浙江電力在紹興新昌首次開展分布式能源聚合業務數據的量子加密傳輸,為分布式新能源安全消納提供了“量子級防護”。
隨著能源結構轉型的推進,分布式能源已逐漸成為電網的重要力量。將分布式能源“聚沙成塔”、統一調度,既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能增強電網調節的靈活性。但多數分布式能源地處偏遠山區,無法鋪設光纖,只能依賴無線通信接入調度系統。而無線通信面臨“數據竊聽、指令篡改”等安全挑戰,一旦數據被干擾,將威脅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2023年6月,國網浙江電力依托國網浙江電科院電力量子技術聯合實驗室開展量子技術攻堅。針對分布式能源的特性,國網浙江電力提出適配電力遠距離通信的量子密鑰生成與分發優化算法,解決傳統方法在長距離傳輸中易出現的光信號衰耗過大、量子密鑰生成效率降低等問題,提升分布式能源安全調度的覆蓋范圍。同時還研制了小型化電力專用量子加密認証終端,該終端比傳統設備“瘦身”60%,不僅有效降低設備成本,還提高了空間利用率,讓規模化應用成為可能。
此次試點應用選擇分布式資源富集的紹興市新昌縣。該縣建有近100座在運小水電站,且多位於山區,光纖覆蓋難度大。為此,國網浙江電力創新設計了“聚合—接入”雙階段量子加密方案,先採用無線量子加密技術,將分散在山區的小水電站數據“匯集成流”,安全接入區域集控站﹔再通過光纖量子加密技術,將聚合后的數據傳輸至地區調度系統。該方案首次實現電力領域125公裡長距離“光纖+量子”數據加密傳輸,較傳統量子加密傳輸距離提升30%。該公司還將此次試點應用擴展至儲能站、小光伏電站,實現全要素分布式能源“安全入網、高效調度”。國網浙江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應用提升了新昌分布式資源的集中調控能力,緩解了就地消納不平衡問題,新能源調峰能力相較之前提升12.5%,響應速度提升66%。(黃琳、呂磅、顧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