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之江封面⑭︱何以鹿城?“三小業態”答新卷

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
2025年09月02日09:04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古巷深處,咖啡與茶香裊裊浮動,旋轉劇場中水袖如雲、掌聲如潮,文保建筑裡正低語著現代創意與千年歷史的對話。

東晉時期,溫州鹿城因“白鹿銜花”典故而得名。“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北宋詩人楊蟠的詩寫出了鹿城的富庶與風流。而今,鹿城用小空間激活大場景,讓舊時光煥發新生命,以一場全城參與的創新實驗,書寫“何以鹿城”的當代答案。

逛鹿城,從一場戲開始

晚上7點半,溫州市鹿城區南戲藝術空間二樓小劇場內,360度旋轉的座椅讓每位觀眾都能“零死角”觀看演出,置身故事之中。短短一小時的演出,濃縮了傳統大戲《鳳冠淚》的精華,演繹了主角十八年的悲歡離合。

新編南戲《鳳冠》讓不少觀眾直呼“看得過癮,后面忍不住跟著掉眼淚”“座椅一轉,戲中人仿佛就在身邊,連呼吸都同步了!”“一票難求,搶了好幾次才買到。”演出散場后,觀眾仍難掩興奮。

這份獨特的沉浸感,早在觀眾踏入劇場前便已鋪陳。一樓精心改造的文化空間打開了戲曲新天地:宋韻美學的展廳引人駐足,戲曲主題茶咖飄著特調的香氣,交流會客廳醞釀著下一次藝術碰撞。最受歡迎的“四大南戲”系列茶飲賣出了上萬杯。櫃台旁,來自天南海北的戲迷們的打卡照片,訴說著《鳳冠》跨越地域的魅力。

看戲前,點上一份南戲主題特色茶飲成了很多觀眾的不二選擇。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看戲前,點上一份南戲主題特色茶飲成了很多觀眾的不二選擇。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看似簡單的小劇場,實為多方合力而成:鹿城區鬆台園林管理所提供辦公用房作為演出場地﹔區委宣傳部牽線引入溫州越劇院新劇作﹔建筑空間的精雕細琢則由鹿城旅投掌舵。

除此之外,喜劇、音樂劇、兒童劇等場子也火得發燙。猛果喜劇扎根本土,把“溫州話方言專場”玩出了新花樣﹔“小戲鯨”兒童劇場裡,孩子們被劇情逗得咯咯笑……小劇場的“出圈”,是鹿城區創新活化歷史IP,培育特色文旅消費新業態的寫照。

鹿城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秀麗介紹,2024年以來,鹿城緊抓“千年斗城”建設契機,通過培育“三小業態”(城市民宿、小酒館/茶咖、小劇場),將深厚的歷史底蘊轉化為可感、可觸、可品的文旅新場景,力爭把鹿城打造成有溫度、有記憶、有活力的城市樣板。

歷史在當下“活”了起來

在清代監察御史的舊居裡喝咖啡,會是怎樣的體驗?步入青磚黛瓦的清代文保建筑,空氣中卻飄散著濃郁醇香的咖啡芬芳——80后主理人劉士舜,把徐宅大屋變成了一座“咖啡御史館”,也精准拿捏了年輕人對“氛圍感”的極致追求。

2024年8月,正在尋找創業空間的劉士舜推開了這扇古宅大門,當即“一見傾心”。

劉士舜認為,“很多網紅業態缺乏文化根基,常常曇花一現。在文保建筑中注入業態,肯定能長紅。”短短一個月后,這座曾屬清代監察御史徐定超的舊居,就以咖啡館的新身份“重啟登場”。

全新的場景體驗,為游客帶去另類體驗。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全新的場景,為游客帶去另類體驗。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這裡不隻賣咖啡,更經營文化。歷史不再沉默,而是借著一杯飲品、一段講解,“開口說話”。自2024年國慶節開業以來,參觀人數已突破9萬人次。營業期間,劉士舜兼職講解員,講述這座大屋曾經的風雲歲月。

更巧妙的是,這種新模式也為文保建筑的可持續運營探出了一條新路:商業運營覆蓋維護成本,古宅不僅“自我造血”,還放大文化影響力,實現經濟與口碑雙贏。

說起經營,劉士舜笑稱“遠超預期”。春節高峰期單日接待近200桌,最高日營業額高達1.8萬元。這背后,得益於運營方鹿城文旅傳媒集團的一次機制創新——“零租金+利潤分成”的合作模式。

鹿城區文旅傳媒集團總經理梁江道出了其中深意:“這樣既減輕創業者初期壓力,也讓我們共享運營成果。目前來看,這步棋走對了!”

主動破題,使用是最好的保護

在此次採訪中,鹿城區政府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前瞻視野與務實擔當——為激活沉睡的文旅資源、培育消費新熱點,他們主動創新,接連推出支持城市民宿、小酒館、茶咖與小劇場等新業態的專項政策。

“使用,才是最好的保護。”張秀麗一句話點出關鍵,“古城現存大量老院子,不少是危房,僅靠政府修繕,沒過幾年可能又會變回危房。引入新業態,才能真正實現政府與市場的雙贏。”

以城市民宿為例,浙江省尚缺乏成熟法規,鹿城作為溫州市核心區,其城市民宿業態此前也處於空白狀態。面對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模糊,鹿城率先破冰,出台明晰的扶持辦法,系統規范消防、准入與運營標准,為城市民宿准入掃清障礙。

不久前,鹿城首家城市民宿綜合體——“有所別院”正式開業。負責人戚才達感慨:“從層高標准解讀到消防審批流程,相關部門全程精准輔導,讓我們能在核心城區合規、安心地做特色民宿。”

與“有所別院”僅一巷之隔,“鹿城閣樓”酒吧主理人Michael嗅到了商機:“我們正在構思聯動方案,比如為酒吧客人提供專屬住宿優惠,讓流量互相成就。”

小而美、差異化的新場景,正在為這座城市增添溫度。在雙井坊煙火文旅街區,破舊老民居被改造成日式燒酒屋,主理人堅持走小眾路線,小店意外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隨著“三小業態”鋪開,鹿城區雙井坊煙火文旅街區變得更有趣。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隨著“三小業態”鋪開,鹿城區雙井坊煙火文旅街區變得更有趣。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眼下,鹿城正加緊繪制“三小業態”文旅地圖,計劃通過線路設計和主題活動串聯各個點位,將小劇場、茶咖等特色消費場所整合起來,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費體驗。

這一切,不止於單點招商,更意在構建高品質、沉浸式的文旅消費新場域——激發新需求、優化新供給、打造新品牌,為“千年斗城”持續注入魅力與活力。

望向更遠處,鹿城已鋪開明確藍圖:至2027年,這裡將涌現50家特色民宿、50家沉浸式小劇場,以及一批風格鮮明的特色酒館茶咖,持續做大體驗經濟,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最終繪就一幅文旅商多業聯動、夜間繁榮的城市新畫卷。

系列報道:

之江封面⑬︱“浙”裡,一片“雨林”正生長

之江封面 ⑫ | 魚塘邊建了座科學城

之江封面⑪ | “白天當老板,晚上搶籃板”

之江封面⑩ | 余杭向前沖

之江封面⑨︱林間來了“油博士”

之江封面⑧︱浙江麗水:一座山城的立體“突圍”

之江封面⑦︱浙江余姚:一個縣域四十年發展“啟示錄”

之江封面⑥︱舟山:從“海中孤島”到“海上樞紐”

之江封面⑤︱“長三角之心”:共富路上當“示范”

之江封面④︱浙江玉環:一座海島的崛起方程式

之江封面③丨“寶藏門診”背后的“浙江療法”

之江封面②︱新春之際探義烏:“出海”新意濃

之江封面①︱從一家民企的1.3萬件專利看“韌性”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