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台州:描繪新時代山海攬勝圖

陳久忍
2025年09月11日08:55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一條印花絲巾、一雙輕量化跑鞋、一個汽車塑料配件……走進台州市“藍色循環”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掃一掃產品上的二維碼,會發現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物品有著同樣的成分:海洋塑料再生粒子。

  台州首創的“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通過“市場化垃圾收集——國際化認証增值——高值化資源利用”全鏈條,將海洋塑料垃圾變廢為寶,也將治理難題轉變為共富紅利。該模式獲得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已實現浙江沿海縣(市、區)全覆蓋。

  “藍色循環”是台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20年來,台州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美麗台州建設為總抓手,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經濟強、百姓富”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20年間,台州持之以恆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持續打好環境保衛戰,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蝶變:水環境質量實現從輕、中度污染到優秀的歷史性跨越﹔全市域創成省級清新空氣示范區,“台州藍”成為城市金名片﹔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生物多樣性,是美麗生態的重要標尺。台州在全省率先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共建設了26處、總面積超1000平方公裡的自然保護地,讓台州成為生物和美共生的家園。在省級首批觀鳥勝地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上千隻鷺鳥或盤旋天際,或棲息枝頭。“濕地公園的鳥類種類由2010年的125種,增加到2024年的310種。”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鳥類監測員陳嚴雪說,生態環境改善后,黑臉琵鷺、黑鸛、黃嘴白鷺等“稀客”陸續到此越冬棲息、安家筑巢。

  台州推進新時代“千萬工程”,持續釋放“生態紅利”,不斷拓寬價值轉換通道。溫嶺市石塘鎮將濱海石屋改造成為精品民宿,帶動5000多名漁民轉產轉業,年旅游收入超3億元﹔天台縣塔后村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水美鄉村,還拉上周邊8個村社組成“大塔后”片區共同發展﹔三門縣岩下潘村建成情人谷、水坊街、杜鵑花海等文旅項目,發展現代文旅產業,實現村民戶均收入30萬元。

  一排排反應釜間,管道縱橫交錯,卻聞不到刺鼻氣味。在國家級減污降碳協調創新試點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醫化園區,傳統醫化產業正將綠色發展寫入產業基因。“園區啟動實施了20個綠色低碳工藝技術改造項目以及14個環境治理協同技術項目,實現降碳約1.25萬噸。”台州灣經開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局環保科科長楊超群說。

  台州以“千企千項千億”技改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培育綠色工廠,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綠色發展體系。據統計,2024年台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5.4%,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6%,為“十四五”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站在新起點上,台州將進一步打造高水平生態市,推動美麗台州建設邁向新階段,奮力描繪新時代山海攬勝圖。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