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設立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

浙江省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啟動儀式。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人民網湖州9月13日電 (記者張帆)9月12日,浙江自然資源系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年主題宣傳活動在安吉舉行。活動現場舉行了浙江省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啟動儀式,6個意向投資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金額超30億元,覆蓋了農田、海洋、礦山、濕地等生態保護修復領域。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20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全方位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實施了眾多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山水工程修復面積超750萬畝,藍色海灣修復海岸線超140公裡、濱海濕地超3萬畝、營造紅樹林面積超6000畝,歷史遺留礦山治理面積3.5萬畝,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面積425萬畝。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有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實踐,如杭州市蕭山區在開展寺塢嶺自然保護地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時,建立基金慈善信托,在長三角地區率先開展社會資本全周期參與的近城市竹林生態示范工程。
然而,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資金需求大、投入周期長、成效不明顯,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本參與意願不強,制約了生態保護修復的可持續性。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探索建立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目的是解決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啟動資金不足問題,幫助項目開通“最初一公裡”、撬動政策性金融支持,將啟動資金、綠色金融等“及時雨”精准滴灌至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關鍵節點上,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我們希望通過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推動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拓寬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路徑,進一步破解生態保護修復領域財政保障依賴度高、生態產業發展路徑單一、生態價值轉換困難等難題,為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更多市場化的解決方案,為落實多元化投入機制改革任務提供浙江經驗。”該負責人說。
據悉,浙江省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將定向投資於浙江省域范圍內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包括自然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礦山、海洋等五大領域生態保護修復,也包括如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自然教育等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生態產業,推動“生態修復+生態產業”齊頭並進發展。
專項基金首期意向簽約的6個項目,是在識別生態問題、確定修復方向、落實產業導入的基礎上,結合地方意願和項目成熟度精心儲備的。一是具備“生態修復+產業導入”特點,如安吉、蘭溪、浦江的項目,將公益性生態修復項目與農業精深加工、農文旅融合等關聯產業融合,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二是具備“生態修復+權益打包”的特點,如紹興柯橋、溫嶺環樂清灣和余杭良渚濕地項目,將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的收益權、經營權組合,採取捆綁治理,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
活動現場,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邢志宏表示,站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的新起點上,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深化國土空間治理新格局,構建生態保護修復新體系,健全全要素市場化新機制,拓寬資源價值轉化新路徑,全速推進“大美自然·山水浙江”提升行動。
活動現場還介紹了浙江自然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豐碩理論與實踐成果,包括全國首個縣域自然資源綜合改革試點的安吉經驗與政策展望、《浙江自然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系列文選》《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浙江實踐案例集》《美麗浙江﹒圖見二十年》(2005-2025)地圖集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