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龍干部來浙研修 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破題
近日,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的縣鄉村黨員干部、駐村干部、致富帶頭人及先進模范代表等40人來到浙江杭州等地開展專題研修,圍繞數字化轉型與鄉村振興,實地走訪、學習交流,探索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這場跨越千裡的“數字牽手”,不僅讓九龍的“田間經驗”與杭州的“雲端技術”碰撞出創新火花,更推動兩地在數據共享、技術共研、人才共育中架起一座橋梁,為民族地區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生態資源向數字資產轉化提供了有益借鑒。
山鄉蝶變繪新景 振興路上謀新篇
從生態修復到產業轉型,杭州臨平新余村走出了一條可復制的振興之路。“李伯伯家庭農場”作為全國漁技推廣的科技試驗基地,堅持“生態優先、科技賦能”,融入新余村“高效生態農業+農旅融合”發展路徑,實現了從“技術試驗田”到“共富示范窗”的跨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交流團成員走進了生態種養示范區,實地觀摩“蓮魚共生”等生態種養模式,親手觸摸自然生長的甲魚,感受“看得見的生態”帶來的品質保障。

交流團在講解員帶領下了解高效生態農業。西湖區幫扶九龍工作組供圖
湖州安吉余村從“灰山”到“青山”的蛻變,同樣讓交流團成員們感到振奮。昔日的礦山採石場,如今已成為“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態家園。成員們在刻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巨石前駐足,深刻體會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發展智慧。杭州余杭小古城村的“樟樹下議事”機制也給交流團成員留下深刻印象。村內由村民、投資者、政府共同規劃的“研學+文旅”業態幫助小古城村在2024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100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58414元,生動詮釋了“議事聚合力,文旅促共富”。
來自九龍縣三埡鎮黨建辦的沈世娟表示,小古城村的治理智慧令人深受啟發。“我們三埡鎮也有獨特的彝族文化和高山牧場資源,可以借鑒小古城村這樣‘共畫藍圖’的方式,讓村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企業共同參與,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數字浪潮涌新能 科技賦能譜華章
走進杭州的科技前沿陣地,交流團成員感受到技術賦能未來的澎湃脈動。從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到阿裡健康的AI眼底篩查,從華數“連接萬物”的數字生態到之江實驗室的“AI古籍修復”,科技不僅構筑創新高地,更彰顯民生溫度。
在人工智能小鎮的參觀區,交流團成員們新奇地發現每一款科技產品都有自己的專屬“人文記憶芯片”。服務機器人胸前的電子屏會循環播放互動照片,智能儲物櫃的開櫃音效融入了評彈的婉轉唱腔,就連無人配送車也有獨特的外觀彩繪。

參觀人工智能小鎮。西湖區幫扶九龍工作組供圖
在強腦科技的沉浸式課堂上,成員們親手制作了AI徽章。此外,成員們對深海豚腦機安睡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來自九龍縣政府辦公室的馮昊在體驗后表示,“這些產品幫助我們了解自身狀態,提升生活質量,非常有意義。”
馮昊還關注到5G技術在政務服務和牧業管理中的應用。“將5G芯片用於牦牛項圈,通過手機APP實時定位,既能節省牧民時間,也能降低牲畜損失,讓傳統放牧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賦能同樣體現在農產品加工與電商領域。蚊子會電商基地展示的超微粉碎技術,使抹茶粉實現15秒速溶,瓶蓋設計兼顧功能與體驗,為九龍特色產品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來自九龍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的陸金雲表示,杭州在數字經濟、城市治理和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我們可以引入杭州電商運營團隊駐點指導,提升雪域高原產品的銷量,讓優質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此次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杭九兩地將以此行為契機,持續深化合作,共繪“田間有智慧、雲端有未來”的美好畫卷。(朱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