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邊響起百年秦腔
《昭君行》勾起“新杭州人”鄉愁
10月29日晚,杭州運河大劇院內掌聲如潮、喝彩不斷,隨著秦腔《昭君行》的余韻,“2025西部文化東部行︱西演·西安易俗社原創劇目巡回演出”圓滿收官。
此次巡演,西安易俗社先后為杭州觀眾獻上了《三滴血》和《昭君行》兩個劇目。前者有著“秦腔活化石”之稱,承載百年梨園底蘊﹔后者被譽為“時代新標杆”,彰顯當代藝術活力,兩部劇堪稱秦腔的“雙子星”。
“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當《三滴血》的經典唱段在運河大劇院響起,不少從西北來杭打拼的“新杭州人”紅了眼眶。這部1918年首演的百年劇目,印証了經典藝術的魅力。72歲的老戲迷陳大爺激動地說:“盼了多少年,終於在運河邊聽到了最地道的西北聲韻。”該劇生旦淨丑各行當齊全,“兩造講的都有理”的橋段引發現場陣陣笑聲,“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深刻立意跨越百年仍讓人警醒。落幕時,觀眾全體起立鼓掌。
《昭君行》開演前1小時,運河大劇院前廳已是熱鬧非凡。來自湖北興山(昭君故裡)的演員跳起靈動的土家族舞蹈﹔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藝人奏響悠揚的馬頭琴﹔更有西安易俗社帶來的漢風古韻表演,三地特色歌舞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拍照。演出中,大屏上呈現的“長安宮闕”“大漠戈壁”場景與劇場外的運河夜景遙相呼應,昭君從“和親使者”到“文明互鑒者”的形象重塑,讓現場觀眾深刻體會了“各民族命運與共”的主題。
線下火爆,線上也熱鬧。兩場演出均通過網絡平台進行了全程直播,單場直播觀看人次突破50萬,累計互動評論點贊超300萬條。觀眾熱情互動:陝西網友留言“在杭州聽到家鄉戲,淚目,太想家了”﹔浙江網友點贊“秦腔徹底顛覆我的認知,《三滴血》的故事有趣又有深度,《昭君行》的舞台效果堪比電影大片”。
10月30日上午,“西安易俗社浙江巡演成果與文化合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來自陝西、浙江、湖北、內蒙古的專家學者、戲曲院團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多地文化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推動形成“南北聯動、多省協同”的文化發展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