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20)
环境“守望者”
2013年01月04日08:34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
![]() |
监测人员在夜间测试工厂噪音。 |
体验职业:环境监测员
体验地点:环境监测一线
什么人“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
答:环境监测员。
这是也许一个对于公众而言稍显陌生的职业,但他们的工作内容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天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水质报告、空气质量报告、PM10、PM2.5……这些数据,无不凝聚着环境监测人员的心血。
环境监测的范围和对象都很广,涉及对水源、大气、噪声、固体(土壤和固废)、生物、电磁辐射等按国家标准及规范进行监测,为环境监督、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服务等提供行政依据,确保国家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一份科学、可靠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任务非常艰巨。
就拿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来说,除了担负着全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环境实施监测、评价、预警外,还要进行竣工验收、应急监测、“飞检(飞行检查)”等多项工作。
在环境监测中各个岗位中,最基础,最辛苦的莫过于一线监测工作:哪里脏、哪里差,他们就要往那里去。
为了更好得了解一线环境监测员平常的工作情况,记者随他们进行了职业体验。
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
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印刷厂最近完成了一个项目改造,投产之前需要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助理工程师张海洋和他的同事接到了这项任务,监测项目主要是噪音监测和废气监测。
这是一家工厂24小时开工的工厂。为了最大程度排除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准确、可靠、有效的噪声数据,张海洋和他的同事选择了夜间进入厂区进行采样。
晚上10点,他们的环境监测车缓缓驶入工厂大门。对厂房进行巡视后,几个采样点确定,张海洋和同事各手持一部“声级计”(监测噪音用),对每个点进行数分钟的采样,整个监测过程要杜绝其他噪声干扰,监测车也要熄火。别看这项目很简单,但要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手持姿势也是很累的。
噪声监测在大约一个小时后结束了。所采集的数据在回到实验室后将进行进一步的比对分析,尽量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评估数据。
张海洋告诉记者,拿出准确、可靠、有效的数据环境是监测工作的终极目的,只要监测需要,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展工作。而在进行飞检的时候,深更半夜出动更是家常便饭。
一年要爬几百个烟囱
对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样本采集是本次任务的重点。第二天一早,张海洋就和他的同事们在厂房楼顶忙活了起来:一堆让外行人看不懂的仪器、大大小小各种针筒、试管、废气采集桶设备摆满一地。张海洋从工作包里掏出了一大摞标签纸,着实让记者吓了一跳,加起来拉开有十几米长,每一张标签纸,就是要完成的一个工作项目,有几百个之多。今天的任务主要是监测厂排放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恶臭、废气等参数。这些样本,都要从工厂烟囱中采集。
张海洋笑称,他工作就是和烟囱打交道,一年要爬几百个烟囱,连睡觉也会经常梦见烟囱。今天有七个烟囱要爬,由于人手不足,还临时从省环科院借调了几个监测员来协助完成工作。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监测工作要持续一整天,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饭、休息时间。可天气预报说下午可能会降雨,为不影响监测进度,要尽量多做些监测项目,因此上午的工作时间将被大大延长,可能要下午两点才能吃午饭了。对环境监测员来说,这也是常有的事。
记者跟随监测员爬上了其中一个烟囱。这个烟囱尽管只有20多米高,但是十分狭窄,记者背着相机,爬上去还是颇为费劲。监测平台搭建在烟囱中部,他们还要把一个三、四十斤重的烟气采集器搬上去。张海洋告诉记者,这个高度对于环境监测员来说已经相当轻松了,而他们爬过最高的烟囱有60多米,光是靠身背肩扛把设备搬上去就得20多分钟。
再难也要坚守
这边要与“不测风云”赛跑,可监测项目必须按照规范严格执行,不能快也不能慢。在监测平台上,监测员将一根烟尘采集枪平缓地插入烟囱上预留的采集孔进行采样。收集到的废气在烟尘采集器上经过一系列分流、过滤之后,各种目标成分将被分别提取出来。
监测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严密关注烟尘平行采样器,按时更换各种试剂、试管,然后将不同指标的样品按照规范存放好。每个烟囱要进行三次采样,每次30分钟。每次采集完后的样品,捆绑后通过牵绳放下来,换新的采样容器。整个过程都在这样机械重复,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一些样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平台上,记者隐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监测员告诉记者,这已经算好的了,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气不达标,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上几分钟就够你受的,更何况要几个小时。
天天同废气打交道,几乎每个监测员都患有咽喉炎。张海洋告诉记者,这个工作虽然单调、枯燥,收入也不高,更是要长期面对有毒有害的环境,但责任重大,基础数据涉及全局,绝对不能出错,因此无论风吹日晒、寒来暑往,他们都会选择默默坚守。
记者手记:
明天的预言
20世纪60年代,R·卡逊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里有一个“明天的预言”: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在春天里,听不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田野里变得寂静无声了……
这本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从而促使人类的公众政策中出现“环境”这项。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环境质量的“守望者”,环境监测员是公众的眼睛和鼻子,肩负着“日益”重要的职责。从近年来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招聘比例来看也达到了100:1,应该说是比较热门的职业。
然而,采访中记者却发现,这个职业却并不被一些业内人士所看好,人员流动性大成为尤为突出的问题。记者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环境艰苦。环保工作的岗位常常在野外,工作条件差,越是污染的地方,越需要环保人员,他们要忍受着臭气熏天的环境进行工作,直到采样完毕才能离开。当发生灾难时,环境监测人员还得冒着危险深入重灾区采样,每天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岗位上。
二、对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环境检测员,要面对并且熟练操作专业、精密的仪器,就需要有强劲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晋升通道狭小。评高级职称难度很大,很多监测员就算是“多年媳妇”,也难“熬成婆”。
四、工作虽稳定,但收入满意度较低。据了解,杭州普通环境监测员年薪约在6万元左右。工资虽属中等水平,但工作强度比同等工资水平的其他工种要大得多,容易造成环境监测人员对薪酬不满。
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明天的预言”警钟犹鸣,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协力。由于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和耗资大等特点,环境监测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行业结构,保障这支队伍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信这支为我们守护“明天”的队伍,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 |
监测人员在采集工厂排放的废气样本 |
![]() |
张海洋向记者展示一长串的废气测试项目标签。 |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