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36)
挂“金钥匙”的服务员
2013年06月06日10:40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
![]() |
酒店大堂里的礼宾部工作台是孙成樑工作的“主战场”,台子上的“金钥匙”熠熠生辉。如今,酒店里的客人已经习惯有事找“金钥匙”。 |
体验职业:酒店礼宾部服务员
体验地点:杭州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
酒店礼宾服务员,也就是俗称的门童或者行李员。许多人眼里,这并不是一份“上档次”的工作。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酒店服务员孙成樑,他的一句“服务员是一份可以托付终身的工作”让我印象深刻。他是如何从事这份工作,从中又有哪些收获?怀着好奇,记者跟着他体验了一回。
拉门也能出“状元”
今年33岁的孙成樑服务于西湖边的一家酒店。见面时,他正微笑着和客人打招呼,一身燕尾服,温文尔雅。点头示意之后,记者便跟在他身后“上岗”了。
当天是周二,上午客勤并不忙,孙成樑手头工作是送商务客人去上班。根据他的经验,这类客人穿西装打领带,为人严谨,目的明确,个性化需求不多。他要做的就是叫好出租车,告诉司机目的地。
接下来,陆陆续续的旅游散客成了“主角”。这期间,我们一直守在大堂,五六个当值员工中孙成樑是最忙的:遇着等候登记的客人,递上一杯欢迎茶;听到有孩子啼哭,上前和母亲一起哄;看见面露难色、踌躇犹豫的客人会及时现身,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无论是带路,还是说话,他的神情始终从容淡定。
大约十点,有位旅客边进门边打听:“三潭印月怎么走?”正提着行李的门童当即简洁明了地告知具体路线,可见也是个训练有素的员工。孙成樑见状后,赶忙拉来行李车一起帮忙搬行李。末了还协助客人到总台登记,在登记间隙与客人攀谈,“您是来旅行的吧,准备待几天?”“想去哪些景点?”“还去周边城市吗?”简短的交流过程中,他适时提供了不少建议。客人满意地上楼后,孙成樑马上拿出ipad——这可是他的百宝箱,汇聚了杭州所有吃喝玩乐的好地方,甚至囊括了“西湖醋鱼”、“东坡肉”、“少盐”等中英文对照的小卡片。不一会儿,一份量身定制的旅行攻略就“出炉”了。收到这份特殊礼物时,记者远远看见客人惊喜得嘴型成了“O”状,不住地朝孙成樑竖大拇指。
“客人只是问路而已,为何要做这么多?”记者不解地问道。
孙成樑指着刚才的门童:“以前我和他一样,问一句答一句。后来才知道要做好服务,这是远远不够的。”
转变缘于多年前的一件小事。那天,孙成樑照常站在门口,见一位香港客人因自己的手机不能拨打大陆电话而气急,就递上了自己的手机。“多少钱?”“不用钱。”客人联系上人后还了手机正转身离开,孙成樑拍拍他的肩膀,客人回头的第一反应是“你不是说不要钱吗?”孙成樑笑着解释自己是要当着面把刚才的号码删掉,客人楞了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不久后,这位客人写来了表扬信。当领导请他上台朗诵表扬信的那一刻,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涌上心头,他开始意识到,“门童也可以做得不一样,做到极致也是成功。”
回忆往事时,记者注意到了孙成樑的一个小动作,满目深情地检视了衣领上一对徽章。那是一对交叉的金钥匙,环视了一圈,在其他服务员身上都没找到。
一问才知道,这对小小的“金钥匙”,意义可不简单!1929年,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首次在法国成立,将一对金钥匙颁给了当时最优秀的礼宾服务员。在那之后,“金钥匙”(concierge)这个源于法语的单词开始专指处理委托代办事宜的高级礼宾服务员,昭示着最一流的服务水平。到了今天,拥有一枚“金钥匙”已成了国内外星级酒店的标配。
孙成樑历经十多年的锤炼,去年年底终于如愿佩戴上了“金钥匙”——在礼宾服务员中,这可就是状元!
“轻活”更要巧干
事实上,十多年前,当孙成樑从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时,他只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份拉门搬行李的行当,连女朋友也羞于和家人介绍他的工作。
这也难怪。早几年,服务员一度是求职者的“收容所”——刚进城的,下岗的,没文凭的……不少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都会将服务员当作“中转站”。如此一来,服务员群体大多很年轻、不专业、薪资低,更留不住人,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鲜有人尊重服务员的专业性。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这位科班出身的服务员和自己说:“一定要干出点名堂!”
14年来,孙成樑从最低级别的门童一步步做到了主管,大堂副理,直至礼宾部经理。期间,他学会了礼宾工作的全部流程,学会了怎么和人打交道,更学会了察言观色来预判客人的需求。
这一天,孙成樑带着记者在大堂值勤。对于体验过不少行业的记者来说,门童服务员可绝对算是“轻活”,基本都是“稍息”状态,简单而轻松,最重不过就是客人入住或离开时搬放行李。至于委托代办的事情,可能两三天遇不上一件。
“‘轻活’更要巧干,要花心思。”孙成樑的想法再一次“不同寻常”。每当客人提出需求,他习惯多问自己一句:能不能让客人更满意一点?
前两天,有位来杭旅游的外国老太太,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一次在西湖边看到有人扭秧歌,心痒痒想学上一段,找到了孙成樑。一般来说,找个师傅来酒店教授即可。可是,孙成樑觉得,光是这样,老太太感受不到现场气氛。他交代一个门童带着老太太坐公交车去吴山广场上课,并嘱咐“等老太太有模有样地开始学了,用手机拍几张照片,录一段视频。”拍好后,客人还在学,门童提前回来。孙成樑把照片洗好,制作成小相框,放在老太太的床头柜上。“真的很棒!”老太太看到照片时,感动得几乎掉眼泪,离开酒店时收到的视频更是让她惊喜万分。
除了日常的订票修包之外,孙成樑接到的任务可谓五花八门,寄养宠物,淘老歌光碟,安排手术床位……不管何种情况,他都会给出一个方案。渐渐地,在同事眼中,孙成樑简直成了“百事通”。
“我要澄清一个神话:‘金钥匙’并非万能的。”孙成樑忽然格外认真地告诉记者。原来,有人较真地跑来订一间房,然后要求酒店员工帮忙搬家,遭到婉拒后甩出一句“不是说‘金钥匙‘是万能的吗?”,让人无奈又好笑。
一场全球接力
“求助!客人去萧山机场,有两件30公斤的行李,怎么托运进去?”采访时孙成樑收到了一条手机微信,来自于杭州“金钥匙”微信群。这是一个可以随时发布各种需求、互帮互助的平台。记录显示,孙孙成樑上午发了一则信息“谁家有那种把手比较低的轮椅?方便一位残障人士舒服地把腿放进写字台下方。”不到一个小时,有人已经寄出了这把椅子。
其实,从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成立的那一刻起,金钥匙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联盟的会员,他们不仅互帮互助,接力服务,而且每月进行业务“切磋”,致力于提高酒店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听孙成樑说,全球范围的“金钥匙”接力也时有发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时,有对在上海的日本夫妻联系不上女儿。所住酒店的“金钥匙”当即联系了日本当地的“金钥匙”。他们开车去遇难点寻找,几经波折,结果真的找到了。接通电话后,传来的一句“我还活着”让孩子的父母喜极而泣。
在孙成樑这个年轻后生眼里,联盟不仅是个强大的后援团,还是一个“课堂”。
第一次参加年终总结会时,北京的金钥匙分享了一个案例:用相机拍下了王府井大街上的每一家店铺,做成一条实景街宣传册,深受顾客好评。受到启发,孙成樑在ipad上把杭州特色餐厅、旅游景点等信息做成PPT,有地址有号码有中英文对照,需要时展示给客人看。谁想去“曲院风荷”,拍了就走,简捷又环保。那次,作为新成员的孙成樑也带去了送老太太相框的案例,后来被不少人套用,百试不爽。
如何将这些“秘诀”传授给手下近20多名门童和行李员,一直是让酒店和孙成樑很“伤脑筋”的事:“都是学校出来的‘小年轻’,开大课讲礼仪讲服务理念,根本没人听,却又经常抱怨工作无聊要跳槽,可没个真本事,跳来跳去有什么用?”
渐渐地,孙成樑琢磨出了“案例教学法”:平时一有闲暇就找员工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有经典案例就贴在员工食堂;在大堂服务时,让“徒弟”一旁观摩;每个月度颁奖会,员工都能看到他上台领感谢信……行胜于言,如今,不少徒弟能定心向学了。
“别人都说一个酒店只有一把金钥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却觉得,教学才能相长,在教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有什么可怕的!”孙成樑眉毛一挑,很自信。这两年,有些新酒店落户杭州时也会找孙成樑“取经”,让这名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很有面子。
对于未来,孙成樑的设想是,到了五六十岁,依旧穿着这身燕尾服,站在大堂问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是金钥匙,有事请找我”。那口气从容自信,领口挂着的金钥匙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多想一点点,你就出彩了
采访中,孙成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想一点点,你就出彩了!”自我总结时这么说,教导徒弟时还这么说。跟着他体验,记者也切实地感受到他的确爱“多管闲事”,凡事都要多问自己一句:能不能做得更好些?
可细想来,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多想了一点点,尊重了客人的隐私,他赢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表扬;多做了一点点,送给外国老太太一个小小的惊喜,他收获了全国同行的认可;多学了一点点,他将IPAD、微信等新事物运用到工作中,继续攀登自己的职业高峰……正是每一次多想的那么一点点,积少成多,铺就了他从一名门童到部门经理的坦途,最终成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迅速崛起,“金钥匙”概念在国内发展很快,不仅仅是酒店餐馆,商场、物业公司、银行等也开始培养自己行业内的“金钥匙”、“金管家”。虽然名头不一样,但大家对高品质服务的追求和期待却是一样的。
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无贵贱,更无“轻”“重”之分,无论身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妨学学孙成樑,遇事多想那么一点点,且持之以恒,前景自会豁然开朗。
![]() |
IPAD上集纳孙成樑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堪称“百宝箱”。 |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