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横店当“临演”--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42)

我在横店当“临演”

记者 汪晓波

2013年06月26日15:3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记者穿着燕尾服,戴着大胡子,等着拍摄。
记者穿着燕尾服,戴着大胡子,等着拍摄。

体验地点:横店影视城

体验职业:临时演员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他在剧中饰演的跑龙套角色“尹天仇”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他辛酸尝尽,每当被人嘲笑,总会咬咬牙说:“其实,我是一名演员。”他不屈不挠地在剧组中寻找任何可以演出的机会,虽然屡遭挫折,但这个小角色最终实现了梦想。

当我走在横店街头的时候,这样的“小人物”随处可见,或许他们都抱有一个成为明星的梦想,或许他们只是维持生计,或许他们只是抱着游玩的心态——他们就是临时演员。

横店地处中国浙江省中部,虽然是一个山区小镇,但它却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这里不仅有气势恢弘的“秦王宫”、明清宫苑,精巧秀美的江南水乡以及古韵传神的清明上河图等等景观,吸引港台和内地无数影视人来此拍片。平均每年有50多部电视和电影来此拍摄,中国国内三分之一的古装剧都在这里完成。影视剧生产最繁忙的时候,同时有近15个以上的剧组在这里同时开机。由此,横店也就吸引了天南海北、形形色色对演艺事业有着无限憧憬的年轻人,人们习惯将这些人叫作“横漂”。

开机前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

曾经自己也有个当演员的梦想。而这次有幸可以来到横店体验临时演员的生活,兴奋之余又唤起了我那个尘封已久的演员梦。

清晨六点,我抱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剧组门口时,这里早已聚集了20多个人,其中一个领头的,他们都称他为“群头”。在“群头”的带领下,我跟随这些临时演员走进了拍摄场地。

在这些临时演员当中,最大的年龄有六十岁左右的,最小的只有十六七岁。而且除了我之外,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一把折叠椅,一开始我以为只是道具,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很重要的物品。

“你们群头呢,赶紧叫过来,开始换服装了。”场地里的一位负责人开始召唤临时演员换服装。我心想,到底是拍什么电影呢,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呢,万一有台词我说不好是不是要NG好几遍,我不免有些紧张,但依旧很兴奋。

排好队后,按照身高我们被分成了两组。在换服装的时候,我才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今天拍的是一部纪录片,而我要扮演一名穿燕尾服的外商。这可真让我乐得合不拢嘴了,第一次拍电影居然可以穿得这么“帅”。再看看身边的其他临时演员,都是穿成官兵或是百姓,这让我不免有些小得意。

换好服装后,我的得意感消失了,因为外商需要黏胡子,而且是很大的胡子。现在正当夏季来临,这样的一把胡子,戴上去估计要中暑了,没办法,只能忍了。戴胡子的时候,我看了看旁边同样饰演外商的临时演员,他们都显得很兴奋,

“平时戴胡子的戏多么,我看你怎么这么高兴?”我好奇地问。

“今天这身着装非常好了,一看你就是新来的,能穿燕尾服基本是最好的戏份了,你要是碰到拍战争场面,要穿盔甲的。这样的大热天穿着盔甲,或者让你假扮死人在地上躺个几小时,被灰尘覆盖着。相比这戴个胡子,非常不错了。”身旁的临时演员一边说,一边迅速地穿好衣服。

换了服装,扎了领带,又黏了胡子。着装之后的我们站在拍摄场地里,官员、草民、外商,就像进入了清朝的街巷一样,这种感觉来得很快,看来这服装效果真是不一般。

所有人换好服装之后,“群头”开始组织大家吃早餐。包子、豆浆,看起来很好吃的早餐,我却因为带了胡子,吃东西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开,最后只是匆匆喝点豆浆,就开始等待拍摄的开始。

上午九点左右,开机拍摄正式开始。由于只是临时演员,场内的工作人员只是将我们几个扮演外商的安排在一个桌子前。桌子上放的则是一些演出的道具,丝绸、茶叶、毛皮等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假装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闻一闻茶叶,检查一下毛皮质量。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拍完了,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有趣。反倒很无趣,而且一个场景要反复拍两三次。

“你们几个,重新再走一次,刚才那几个官兵不错啊,继续。”

“天开始热了,临时演员再坚持一会,再来一组,准备好。后面的工作人员赶紧撤,牌子打好。”

在一旁观看的导演不停地和剧组人员还有临时演员进行交流,在演员演得不到位的时候,他也会亲自上阵为他们做示范。一直以为导演都很凶,不过看来,今天这个导演人还是不错的。

所以拍完第一个镜头之后,我就坐到了旁边的木凳上休息,等待下一个场景,希望下一组拍摄会稍微有点意思。

结果这一等就是一上午,足足3个小时,我只是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戏份再也没有出现过。

长久等待是家常便饭

等待中,日头越来越高,每个人都热得不想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或者躺在地上睡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和很有节奏感的呼噜声成了我打发时间的“音乐”。

过了一会,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过来找我聊天,虽然互不相识,但总比自己独自等待好,否则时间真的过得太慢了。

“今天已经非常不错了,这里还有休息的地方,平时如果需要拍外景,这样的休息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太阳底下暴晒,所以每个人几乎都自带折叠椅。”这位少年告诉我,像这样的等待早就习以为常了。

我看了看四周,所有等待拍摄的临时演员确实都躺在折叠椅上,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只是在那里发呆。

“平时拍戏都是这样么,一般都会等多久啊?”我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这不一定的,有的时候等一天,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拍。也要看你的戏份,可能一天早上有一场,晚上有一场,这中间你就只能在这等了。累了就自己找地方睡觉吧。”听少年这么一说,我更是坐不住了。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下去啊,如果天天这样,你们为什么还要来呢?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想等的,虽然无聊,不过等的时间长,钱给的多啊。像我们今天这样,只要来到剧组,换了服装,8个小时之内无论你有没有戏份,都会给70元,超过8小时之后每个小时加十元。听说今天还有夜场的戏,估计能有100多块呢。”一说到有钱发,少年还是很高兴的。

后来我了解到,做临时演员和群特演员一天按照8小时算,收入分别是50元和80元,演员公会抽取10元管理费,超出8小时,会有加班费。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流逝,我在木凳一会坐着,一会躺着,一会看看手机。左等右等又是2个小时,我就这样在这个木凳上等了5个小时。说实话我屁股都已经没有感觉了,而且这木凳又硬,躺了一会整个人也腰酸背痛。再看看那些躺在折叠以上的人,他们舒服多了,看来都是经历过这种等待的煎熬有了经验的。

骨感的梦想

五个小时的等待之后,时间也已经到了下午,太阳也更加猛烈。我脸上的胡子已经开始黏不住了,汗水也将戏服全部浸湿了。

“你的胡子也要掉了啊,我的也快不行了,汗出的太多了。”这时一位和我同样扮演外商的临时演员过来找我聊天。

“你是新来的吧,是过来玩玩的么?”他问到。

“我只是过来体验一下的,这等了一天了,实在太累,你呢?”我很想知道这些临时演员酬劳如此低,只是因为有个演员梦才来到这里的吗?

“哈哈,这大部分的人演员梦都会有点,但大部分都不会把这当成自己的一辈子的职业的。比如我,我就是过来玩玩的,万一碰个机会还能出名,碰不到也就是个过渡期,过阵子就去找工作了。”他的回答如此轻松。

“你看看那边,现在30多岁了,还在坚持,总梦想这成为明星。”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还有那个,他只是来赚点生活费,没有戏份的时候他挺高兴的,白天睡大觉也能拿钱的梦想他算是实现了。”“那个想当导演,那个想当演员博得女朋友的欢……”不到五分钟,几乎每个人来这当临时演员的原因他都跟我说了个遍。

在横店,大体可以将临时演员分成两类,其中一类就是当地人,很多人都会来当临时演员,很多只是在闲暇之余过来玩一玩,体验一下当演员的感觉,并非把临时演员当做一份职业。他们的梦想很现实,也很简单。

另外一类,就是抱着明星梦而来的,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现实往往是只能演演路人、士兵等等。“想要出名,如果你没有门路,没有卓越的外表或者演技,光有一腔热血,根本不可能走出临时演员这个圈子。”这位临时演员告诉我。

确实,在这条道路上,大多数人最后选择了放弃。想要在临时演员脱颖而出,继而上位,在现实面前,又能走到哪一步。这当中的辛酸与艰难,只有那些想真正成为明星的临时演员自己知道。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临时演员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演出“名气”。前不久,周星驰作品《西游·降魔篇》的热映,“横店63岁农民大妈风头赛过罗志祥”的新闻将横店影视城这一“造梦基地”推入人们的视野,这也给了这些临时演员更多的自信,也让他们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遇。

记者手记:坚守还是离开?

在横店,“横漂”的流动性很大,但人数却能维持在2000人左右,每天约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戏拍。而没戏的横漂就要等戏,期待有剧组来选人,如果上午9点还没有被选中,那么意味着这一天连饭钱都没了着落。

接触过“横漂”一族的人,都会觉得当临时演员特别辛苦,不仅需要起早贪黑,在等待中度过每一天,还要面对着许多冷嘲热讽。其实,在这群“横漂”一族当中,真正想通过临时演员而一举成名的人并不多。而大部分坚持下来的人,都有一颗敢于追梦的心。

勇于追寻自己的梦想,值得人们敬佩,但毕竟像“尹天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记者了解到,在横店没窗户的单间月租100元,有窗户的单间月租150元,260元的才有独立卫生间――这是横店的租房行情。有多少“横漂”带着梦想而来,最终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又有多少人依然坚守在这里,继续追寻。

梦想能否战胜现实,我们谁也不清楚,但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些勇于将自己的梦想付诸于实践的“横漂”,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坚守能否看到希望,离开是否甘心,只有这些“横漂”们自己才知道。即使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最起码他们为之努力过。

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的说的那样,“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心上”。

(责编:一微、翁迪凯)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