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出‘桃’计划”让农户过上“甜”日子

“一亩田的蟠桃,收入就能达到2万8左右呢……”近日,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寺前村党支部书记程香娇笑着说。
“桃子好吃,甜!”7月20日傍晚,螺洋街道上寺前村文化礼堂来了一群外国友人。其中一个小伙子一边拿起蟠桃好奇地端详起形状,随后从盘子里取来一块果肉大快朵颐。
据悉,他们是台州学院的国际留学生,螺洋街道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夏日出“桃”——农事竞技庆丰收活动。
夏日出“桃”——农事竞技庆丰收活动。螺洋街道供图
“嗨,你们要不要体验下‘桃子’主题的蓝印花布印染呀?”在“非遗里的共富之声”青年研学研讲环节中,非遗项目蓝印花布传承人张秀洁拿出浆洗过的白布,热情地招呼留学生们过来体验。
在文化礼堂另一边的桌子上,切好的蟠桃肉、薄荷、柠檬、汽水等依次摆开,石沁正忙着把这些材料制作成美味的桃子饮,“上寺前的蟠桃很甜,水分也很足,做成桃子类饮品很好喝的。我还专门把桃肉加白糖熬成了香甜的果酱,加入到饮品中很加分。”
清爽的桃子汽水、可口的桃浆、香糯的蟠桃饭、欢乐的夹桃子健步赛……丰收的蟠桃变身各种美味,有机融入农事竞技,惊喜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我们上寺前村有三样很好吃的东西,蟠桃、杨梅、乌饭麻糍,欢迎大家来吃。”程香娇上台分享完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故事后,还不忘吆喝起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一来我们的这里土壤都是沙性的,养分含量高;二来我们这里的水好,村里的圣水寺水库的水质自然甘甜,由它浇灌的桃子肯定好吃。”程香娇介绍。
据了解,上寺前村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有种蟠桃,农产品种植是该村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以前,村民们都是自己零售,不但价格卖不起来,还经常因为缺乏销路而让桃子烂掉。
蟠桃是上寺前村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螺洋街道供图
而今,上寺前村的桃子可是非常畅销,“现在村里种的50亩蟠桃,还不够卖呢。”程香娇最近接到一大批蟠桃订单,她正忙着在村里“收货”,“有个江西的老板,是老客户了,今年又来订了30多箱蟠桃,让我们尽快打包好寄过去。”
蟠桃的销路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村里的“三叶”侨爱助富工坊功不可没。“三叶指蟠桃叶、乌饭叶、杨梅叶,我们通过成立这样农产品特色的共富工坊,帮助农户更好地打开销路,实现增收致富。”螺洋街道组织委员李伟斌表示,“三叶”共富工坊成立后,他们提前与合作社、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将工坊统一收购的蟠桃进行选品,然后通过品牌设计、统一包装等举措,使其搭上了电商的“快车”。
此外,街道还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除了帮助有困难的农户采摘蟠桃外,还联合“鞋首同心”共富工坊等开展共富工坊联建、助农直播活动,提高蟠桃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当地的蟠桃品质,该共富工坊还经常邀请种植能手开展种植技术的培训讲座。程桂富拥有20多年的种桃经验,他种的蟠桃个大色红、皮薄味甜。村民们在他的一次次传授下,优化了种植技术,培育出优良品种,整村的蟠桃品质变得更优质了。
蟠桃深受村民喜爱。螺洋街道供图
近年来,借着蟠桃不断打响的品牌知名度,上寺前村通过“微改精提”提升了蟠桃林、百米飞瀑、舀形水库、古驿道等一批优质景观资源,吸引游客来此休闲旅游。“未来,我们希望在当地探索出一条更成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螺洋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宇环表示。(陈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