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小山村的“致富经”

温州文成铜铃山镇:联农带农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王健、胡琳琳、魏为强、雷成
2023年10月12日21:44 | 来源:文成新闻网
小字号

  眼下,正值黑木耳种植时节,温州文成铜铃山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挑运、摆放食用菌棒,一排排菌棒有序“立”在田野,预示着新的丰收“希望”。日前,记者走进铜铃山镇石门村,看当地如何带动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

  从文成县城出发,绕着山路开上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记者到达铜铃山镇石门村。走进该村的“石门共富工坊”,整齐堆放的木耳菌棒映入眼帘,“工坊”内打孔机轰鸣,村民们忙着给木耳菌棒脱袋、打孔,打孔后的菌棒再进行装箱、转运,各个岗位工作井然有序,一派繁忙景象。

“石门共富工坊”的一排排菌棒有序“立”在田野。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跟随着木耳菌棒转运车,记者来到石门村的种植基地,看到田野里除了还未收割的稻田外,就是白茫茫一片的木耳菌棒,还见到了正在地里查看菌棒长势的“石门共富工坊”负责人郑式忠。

  2023年,在铜铃山镇的牵头下,石门村、岭后村、下垟村等8个村联合投资建立了“石门共富工坊”,提出“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最初村民们大都持观望态度。村民有顾虑,那就党员干部先带头干,郑式忠自己出资,带着村民们一起种起了木耳,打算借助木耳种植基地的发展让更多群众能够就业、增收。

  郑式忠原本一直都在外地做生意,他于2020年选择回乡创业,刚回村的时候,村里经营性收入较少且单一,没有产业性的项目。要想村庄有发展,他觉得,钱袋子必须先鼓起来。

  “木耳已经种下去了,可能45天到50天就可以采收了,到时候老百姓就会得到收益,钱包也会鼓起来了,我们村集体收益也会提高,这样大家都高兴,因为把事情做成了。”郑式忠高兴地说。

村民们忙着挑运、摆放食用菌棒。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冬闲田里种植黑木耳,来年黑木耳采收结束后又种植水稻,这样的“稻耳轮作”模式,让当地秋收后的闲置稻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真正让“冬闲田”变“致富田”。目前石门村规划了120亩农田种植木耳菌棒,等稻谷收割后,就可以给“石门共富工坊”里的木耳菌棒“搬新家”了。同时,村集体与社会资本投资方共同成立的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实现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等到黑木耳成熟后,公司会将黑木耳全部回收,为种植户兜底。没有了后顾之忧,铜铃山镇其他村的村民对于木耳菌棒种植也越发有积极性。

  目前“石门共富工坊”里的150万棒木耳菌棒都已被各村村民预定。“石门共富工坊”作为浙江省首个拥有出口备案且自营出口的“共富工坊”,2023年以来,已经出口了竹笋、杨梅等农特产品,木耳将是2023年“石门共富工坊”出口的第三批农产品。

  如今,铜铃山镇通过创新具有铜铃山镇特色的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共富工坊”功能,让村集体不仅可以拿到厂房租金,还能拿到某公司每年40%的盈利分红。这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拓宽了村民增收新路子。

  铜铃山镇党委委员余荣中算了一笔账:“目前‘石门共富工坊’在产品运营方面是全季度全时段的,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产品,春天以春笋为主,夏天以杨梅为主,秋冬两季以木耳为主。这样‘共富工坊’全年木耳运营,收入大概为5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的话预计约为50万元。”

(责编:孙鹏、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