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公安打造“德监管”品牌 助推监所精细化管理

在湖州市德清县看守所里,每天早上都能听到朗朗的《新编三字经》读书声。近年来,该所积极打造以“以德化人,正身清心”为核心的“德监管”品牌,始终保持监所事故零发生、信访投诉零发生、违纪违法零发生“三零”纪录,实现20年安全无事故。
摒弃扭曲心理 确立人生导向
2022年8月,汪某因故意伤害被羁押入所后经常不服管教。但民警经过了解,汪某非常重情义,对家庭破镜重圆始终抱有想法。为此,看守所一方面通过耐心倾听他的坎坷人生,另一方面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矫治。汪某刑满释放后,在老家与妻儿和好。
“看守所在押人员普遍存在随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全力实施‘心灵重拾班’计划,治疗疏导在押人员心理问题。”德清县看守所教导员胡建立说。
据了解,德清县看守所与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戒所、德清县心理协会组建驻所心理治疗机构并实体化运作,定期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入所初期心理筛查、日常巡控关注遵守监规表现、管教根据各类谈话掌控行为变化相结合,确保心理问题排摸覆盖刑事诉讼全过程,有效提高心理问题排摸质效。同时,建成心理宣泄室、心理治疗室等功能用房,全面排查在押人员个案心理问题,与心理专家研究探讨适合监所特点的心理疏导方案,一对一治疗在押人员心理问题,鼓励在押人员摒弃扭曲心理,确立正确人生导向。
“心灵重拾班计划的实施,清除的是心灰意冷的心理问题,确立的是勇于面对现实的决心信心。”胡建立说。
开设法律补习 提升守法意识
2022年11月,被羁押人员温某被收监后,监管民警经分析认定其犯罪根源在于不了解法律。为此,德清县看守所专门为他定制了“三段式”化解法:初期对抗阶段对他加强关心关爱并开展全方位普法教育;中期僵持阶段通过倾听诉求并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后期攻坚阶段向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合法建议并辅之以亲情帮扶。当温某看到女儿的规劝信时,最终表示愿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监管民警介绍,看守所在押人员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为此,德清县看守所全力实施法律补习班计划,全面提升在押人员守法意识。该所将常见的违法犯罪类型和法律后果在监区显著位置张贴,并在监室智能终端屏展示,将禁毒等宣传视频通过电视屏每天轮番播放;开设《德育月报》普及法律知识,在图书室打造法制角;定期邀请交警、律师、驻所检察、法官授课,每月开展法制教育。
“法律补习班计划的实施,清除的是在押人员违法的冲动,确立的是遵纪守法的品行。”该监管民警说。
学习道德典范 清除社会陋习
此外,德清县看守所大力实施道德进修班计划,培养在押人员道德风尚。
2022年10月,德清县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嵇某。但据监管民警了解,嵇某并非案件的主犯。此后,民警了解到嵇某的妻子目前没有经济来源,儿子刚出生还不满一周岁,便从社会道德和家庭亲情入手谈话,最终让他放下江湖义气,如实供述了浴室老板的犯罪情况。
监管民警介绍,该所为了在押人员准备了丰富的国学文化、品德文化、文明时尚的内容,在监区显著位置张贴德清本地道德模范人物故事,用身边人、平凡事感化教育在押人员明事理、树品行。同时,监所相关负责人每晚轮番讲述《中华美德故事》《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家风家训故事》等励志故事,组织在押人员广泛学习诵读《新编三字经》,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在押人员勇于承担家庭责任。
“道德进修班计划的实施,清除的是在押人员丑恶的社会陋习,确立的是讲道德、尽责任的社会美德。”该监管民警表示。(杭鸿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激发创新动力 浙江农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送上“大礼包”
- 如何扶持和培育出一批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日前,在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2023年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对接会(浙江大学校友企业专场)成功举办。浙江省经信厅、浙江农行、浙大校友会共同聚力,开出了一剂“良方”。 此次对接会以“打造金融生态 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开展政府服务赋能、发展研究赋能、技术创新赋能、农行惠企赋能、融资发展赋能、上市培育赋能等现场活动,对浙大系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靶向生态赋能,进一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促进浙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