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件(套)珍贵文物亮相宁波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精品首次在甬规模性系统性展出

12月5日,“古代中国文明展:礼制·信仰·多元性”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院携手上海博物馆推出,来自上海博物馆的198件(套)珍贵文物集体亮相,给观众带来一场中华早期文明盛宴。即日起至2024年3月3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展览由“王权国家”“器以藏礼”“字里乾坤”“生死崇拜”四大板块组成,围绕古代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透过各类先民创造使用过的珍贵遗存,让人直观感受史前至两汉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性。
其中,“王权国家”板块从龙山文化到青铜礼器,反映神权、军权、王权等维护社会等级制度规范的礼制与古器物的关系;“器以藏礼”板块从国家性的大型祭祀典礼,到日常生活的祭礼、婚礼、宴飨礼、盥礼等,系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礼制规范和生活形态;“字里乾坤”板块通过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战国竹简、秦汉篆隶文字,回溯了中国文字诞生与早期发展的脉络;“生死崇拜”板块展示了原始的自然崇拜、古人的生死观和丰富的丧葬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品以青铜器为主,兼有良渚文化玉器、商代骨刻辞、战国钱币、汉代陶器等。“本次展览遴选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藏品时间跨度长、门类丰富、器型多样、规模庞大,这是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青铜器精品首次在宁波进行规模性、系统性展出。”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赵岑瑒告诉记者。
此次展览所展出的“重磅”文物真不少。比如国家一级文物西周员方鼎,秦二世元年为重申度量衡政策而发布的诏书秦二世诏版,纹饰华丽繁复、造型略显可爱的青铜戈鸮卣等,都是此次展览的必看展品。展厅中一组变形蟠龙纹鼎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五件鼎形制、纹饰相同,尺寸依次递减,实证了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该制度规定,鼎数越多,所用者的身份地位越高。
除了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物的艺术价值也备受瞩目。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诸多纹饰精美、制作考究的展品。其中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展现令人惊叹的审美与工艺,即使历经近两千年,依然光可鉴人。东汉鎏金龙纹镜架,通体鎏金,弧形的凹槽用于承托铜镜,镜架与铜镜完美匹配,既实用又美观,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一件件浑厚凝重、历久弥珍的文物,实证了中华文明演进史,也向观众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脉络的窗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激发创新动力 浙江农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送上“大礼包”
- 如何扶持和培育出一批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日前,在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2023年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对接会(浙江大学校友企业专场)成功举办。浙江省经信厅、浙江农行、浙大校友会共同聚力,开出了一剂“良方”。 此次对接会以“打造金融生态 赋能科技创新”为主题,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开展政府服务赋能、发展研究赋能、技术创新赋能、农行惠企赋能、融资发展赋能、上市培育赋能等现场活动,对浙大系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靶向生态赋能,进一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促进浙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