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波慈城:“红绿融合”描绘共富新图景

2023年12月29日14:5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没想到,我家庭院能改造得如此有美感,来的客人都说‘贼噶好看’。”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金沙村,村民袁顺利感慨云湖共富行动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2023年5月29日,“云湖共富圈 山水绿生活”云湖共富行动启动。慈城镇南联村、公有村、金沙村、五联村四个环绕云湖片区的行政村,形成了一条“红色纽带”。

7个月来,云湖四村抱团取暖、协调发展,让原本隐匿在慈城镇深处的四个山村焕发新颜。“隐逸南联”“守艺金沙”“初心公有”“青创五联”,“环云湖”区域党委为云湖四村定下各自发展定位,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地一风景”。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云湖共富专班”成立。

茶叶山下的云湖水库。徐烽摄

茶叶山下的云湖水库。徐烽摄

7个月来,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云湖片区“红色共富行动”的“先手棋”。6月,在“云湖共富专班”和“环云湖”区域党委的努力下,云湖美丽庭院项目在金沙村落地,以金沙竹韵文化为主题,沿着近一公里的金沙老街,打造美丽庭院,串联起桃花岭古道、通天岭古道等多条古道。

家庭小美,助推乡村大美。经营农家乐7年之久的袁顺利,也加入到这场“云湖共富行动”中。如今,在袁顺利家的庭院里,摆着竹椅、竹桌、竹帘,白墙上挖出玻璃柜,摆放着竹编工艺品,庭院花草尽显江南水乡韵味,桌上摆放着自家产的茶叶,细石堆砌出远山的轮廓……

如今,在云湖片区,20个美丽庭院焕然一新。阿五农家乐、碾米厂、紫藤隔、方寸间等美丽庭院应运而生。文编文化、竹笋食法等漫画墙画,在乡土气息中流淌出艺术美感。

美丽庭院,唤醒了乡村“美丽经济”。

“最近三个月,农家乐收入都翻番了。来古道旅行的游客,走到山脚下的村庄,都忍不住拍照打卡,在农家乐里吃顿饭。”袁顺利说。

村民袁顺利正在农家乐里忙碌。张子琪摄

村民袁顺利正在农家乐里忙碌着。张子琪摄

“上周,有客人线上预订了四桌家宴,这周末村里还邀请我到公有村卖茶叶去。”这几日,袁顺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

帮她排好生意行程的,是“云湖共富项目”的运营团队。

为了帮村民推销农产品、展示云湖风貌,运营团队邀请村民当主角,在社交平台发布系列人物短视频,开启线上直播售卖云湖特色产品。

在公有村两新红领学院,每逢学院学员结课时,“云湖共富专班”和运营团队便会组织云湖四村的农户到学院食堂定点摆摊,展示、售卖时令性农产品。

云湖共富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王少华介绍,从2023年4月到12月下旬,“云湖共富项目”运营团队向云湖四村村民们收购羊尾笋、绿茶、白茶、杨梅等农产品和竹工艺品,收购总额近40万元。借助线上直播、线下活动,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明年,将对村民进行专项培训,打造庭院经济,引入围炉煮茶、咖啡、简餐等业态,让村民在自家美丽庭院中就能增收。”慈城镇“云湖共富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应娜说。

一条“红色根脉线”,在“环云湖”片区串联成线,串联起慈城真理园、慈湖烈士陵园、公有村两新学院、南联村红色驿站等场所,打造出多个共富场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

环云湖红色长廊。徐烽摄

“环云湖”红色长廊。徐烽摄

“我们将加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按照规划将‘环云湖’区域打造为‘红色文化、登山远足、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一体区。”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让乡村老房子迸发新生命。修旧如旧,用当代手法保持建筑活力,用新场景、新业态吸引年轻人,享受云湖生活。

如今,金沙五联集市、水资源纪念馆、公有驿站、公有水站、金沙竹韵馆、云湖窑等6个共富场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借助闲置老房子,打造共富新业态。

目前,金沙村无人机航空基地、养生小院正在建设中,南联村北京新中式服装原创工作室等4家工作室已经招引完毕,2套工作室已经改造好。

“三年内,我们计划招引50个工作室,推动100多套农村闲置用房的利用。”王少华说,注重展现原乡人文生活,以文化赋能、内培外引的方式,给乡村增加更多文化定力,进行文化赋能。

竹编墙绘。张子琪摄

竹编墙绘。张子琪摄

“明年5月前,我们将继续排摸资源,按照四村农户情况进行分类,组织他们参与红色研学、农家乐、庭院围炉,开发多种产品,根据他们自身特长,传授‘生意经’,把云湖特色产品融入其中。”应娜介绍,2024年4月前后,云湖片区4个村将借助云湖“晒春节”,整合农文旅产品,促农增收。

“今后,慈城将继续用‘商、文、旅’的综合创新思维与全新的运营手法,结合各类资源优势,将‘环云湖’片区的资源优势、历史优势、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创建以‘环云湖’片区乡村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共富圈。”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张子琪、杨芝)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