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余杭:“四好农村路”铺乡村振兴“快车道”

2024年04月11日15:28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视频来源:余杭区交通运输局)

中泰街道地处杭州余杭西南部,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动脉密集,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浙江省4A级景区镇。近年来,街道持续发力,盘活南部生态资源,擦亮竹笛、茶叶等“金名片”。

与此同时,中泰街道通过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一路通、百业兴”。

道路条件改善,笛声飘出乡村

阳光和暖,山泉潺潺。万亩竹林间,笛声悠扬婉转,似绵软春风拂过心田。如此令人如痴如醉的意境,在中泰街道紫荆村即可觅得。

“紫荆村是‘中国竹笛之乡’,有竹笛生产加工企业160余家、电商100多家,村民2900余人超过半数从事竹笛行业。”中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中泰街道竹笛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产中高档竹笛450万余支,竹笛年产值达3.5亿元。

竹笛想要走出山村,良好的交通是先决条件。

紫荆村党委副书记林成平说,县道石横线穿村而过,以前路况较差时,大车开不到山脚下,竹子只能依靠人工和翻斗车运输,难以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同时,由于快递无法上门,电商的产品也只能达到三五百件后,统一打包送到集中点位,再由快递公司的车辆收走。

2020年,在余杭交通部门的支持下,石横线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四好农村路”。从此,货车进出竹林间不再有压力,快递车辆也可以直接上门收货,竹笛产销的交通条件不再掣肘。

据了解,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航天员聂海胜曾在太空展示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竹笛,那支竹笛正是“中泰竹笛”。可以说,沿着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中泰竹笛不仅走向全国各地,还飞上了“天宫”。

助力产业发展,游客踏路而来

竹笛雕塑矗立于“四好农村路”一侧,充满竹笛元素的公交车站为村民出行遮风避雨……如今,紫荆村坐拥28000亩苦竹林,围绕一根小小的竹子,村内建起中泰竹笛展示馆、竹音广场、紫荆书院等基础配套设施,并推出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路线。

“立足竹笛制作的同时,我们也在开发一些相关的农文旅资源。”林成平介绍,紫荆村依托竹笛人才文化艺术交流周、竹笛夏令营等节庆活动,引进制笛大师、演奏家成立工作室,紫荆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前来体验做竹笛、吹竹笛的游客络绎不绝。

文旅发展,交通同样不可或缺——以前,大巴旅游观光车开不进村,来村里参观只能靠走路,“四好农村路”建成后,游客可以坐着大巴车“直达”展示馆、体验馆、苦竹林等目的地。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四好农村路”负责人钟平介绍,近年来,中泰街道建成“四好农村路”30条共计40.79公里,农村公路从“通”到“畅”,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更有效带动了本地特色产业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百姓因路而富

近日,采茶旺季虽然已过,在位于中泰街道枫岭村的茶山上,依然可见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于茶垄间。

作为优质的产茶区,中泰街道拥有茶园1.55万亩,是钱塘龙井和余杭径山茶的重要产区。2023年,中泰茶产量289吨,茶叶产值2.1亿元,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共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穿枫岭村而过的“四好农村路”石李线实施后,串联起村庄和茶园,村里也基于此发展了特色茶家乐等农文旅项目,实现百姓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

近年来,中泰街道坚持“建、管、护、运营”齐发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并创新“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好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有机融入风景秀丽的4A级景区镇,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中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跳后线等道路经过提升改造后,融群山、小溪、木桥等景观于一身,“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村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因此而受益。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把“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幸福路、产业路、生态路,实现“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王黎娜、施华平)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