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乡村博物馆上“星”
乡村(社区)博物馆群起 文化振兴“引擎”强劲

乡村(社区)博物馆,不仅是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生动展示,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乡村与城市、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日前,浙江省星级乡村博物馆运营管理培训班在杭州市余杭区举办,会上,杭州及余杭区分享了实践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火花。
2024年杭州市新晋级49家星级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沃土上播撒下了更多“文化种子”。“乡村博物馆在打通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最后一公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市园文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杭州重视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2022年和2024年,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被列为市“民生实事”;2023年,《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试行)》发布,为规范管理和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截至目前,杭州已认定143家乡村(社区)博物馆,其中96家荣获省市的双重认定,它们涵盖革命类、村史记忆类、民俗非遗类、特色产业类、民间收藏类等领域,在这些星级乡村博物馆中,千岛湖啤酒博物馆、杭州农历博物馆、余杭区中泰竹笛展示馆等佼佼者,以其独特的主题和丰富的展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杭州在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上的创新举措层出不穷。结对共建、展览互办等模式的推广,让乡村(社区)博物馆与城市博物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杭州博物馆与淳安县翰红墨香馆合作推出的“伟大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展,通过老报纸、老书刊和邮票等珍贵展品,生动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提升了乡村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融合也是亮点。通过结合乡村(社区)博物馆游线,杭州成功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社区)博物馆群落。如上城区的“百馆联盟”,通过发布百馆地图、开展主题活动、开发研学游线等形式,将零散场馆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文化旅游新热点;萧山区进化镇群落则以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为核心,串联起多个乡村(社区)博物馆,构成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社区)博物馆,如同一台台强劲的文化“引擎”,驱动着乡村文化振兴的列车不断向前。接下来,杭州将把乡村(社区)博物馆纳入《杭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并研究市级层面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发展政策,激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未来,杭州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发现最美铁路·看千里江山图”活动启动
- 人民网杭州10月30日电 (方彭依梦)今天,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委网信办、安徽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共同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看千里江山图”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感受长三角铁路红色印记”“见证杭黄高铁沿线发展成就”“探秘杭黄高铁科技赋能发展”“走近长三角铁路一线劳动者”四大主题串接。今天上午,采访报道团从上海西站出发,乘坐“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抵达嘉兴站,通过重走一大路,参观嘉兴火车站1921复建站房,寻访长三角铁路“红色印记”,展现铁路红色基因。…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