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上城·一字之变⑤

基层治理:从“共同体”到“共治体”

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
2025年01月20日09:42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老庞今天辛苦了,又来学校帮忙维护秩序。”1月17日6时30分,身着黄马甲的庞邦溪刚抵达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便收到了学校老师的亲切问候。

“孩子上学、放学两个时间段,我都会从社区赶到学校执勤。”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保安庞邦溪憨厚地笑道,“其实,确保孩子们上下学安全,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保安庞邦溪“身兼两职”的背后,离不开上城区创新探索的“金牌管家”大物业模式。该模式通过推动物、居、业三方协同治理工作,有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庞邦溪(右一)在学校门口执勤。受访者供图

庞邦溪(右一)在学校门口执勤。受访者供图

采荷街道物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付高俊介绍,“金牌管家”大物业在传统物业“四保一服”的基础上,增设协助街道社区承担防违控违、垃圾分类、公共维护、公共服务、应急保障等社会治理职能,有效形成老旧小区“十项基础服务职责”,进一步助力基层治理。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金牌管家’的物业人员可以跨小区调动,有利于短时间内集结力量解决问题。”付高俊表示,在防汛抗台、抗雪防冻及环境整治、除险保安等工作中,“金牌管家”可实现“五分钟响应,五分钟集结,五分钟处置”,助力街道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小社区大治理,老小区新气象。据统计,截至2024年,上城区“金牌管家”模式已覆盖253个小区,惠及居民10万余户,实现全域旧改和无物业小区清零。

在上城,基层高效治理不止于此。

为高效流转、精准施策,笕桥街道做实做细“小区码”网格管理应用平台,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信息化。依托“小区码”,不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微网格员及居民都可“随手拍、即时报”。

“小区码”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上报方式,有效提高了问题上报的效率和准确性,让社区治理更加“耳聪目明”。

“小区码”应用截图。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小区码”应用截图。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为打造“一呼百应”的共治单元机制,上城区四季青服装市场创新推出“共治联盟”。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这里汇聚了1万余家商户、4万余名从业人员,基层治理若仅靠社区工作人员,难度可想而知。

“共治联盟”的推出,将20余家专业服装市场与派出所、市场监管等单位有效联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实现“街区的事大家管”。商户们也不再是治理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守护者,共同维护市场的秩序,共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

此外,“幸福邻里坊”“诺巢模式”“多彩公益圈”等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基层创新治理模式在上城绽放新生动力,逐渐形成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上城模式”。

一地创新,全域共享。在上城,通过推动部门和街道联动破难,已推动50余个实践项目、20余个落地场景打造。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让社区治理更加贴近百姓需求,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往期稿件:

从“招商”到“养商”,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

企业办事从“好办”变“办好”

商圈打造 变“流量”为“留量”

民生服务“尽享”变“优享”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