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筑牢“大平安底座”
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平安,是群众永恒不变的期盼和追求;群众满意,是平安建设最好的“答卷”。
2024年,宁波以破解影响制约平安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抓手,从基层、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农村赌博、溺水事故、欠薪等问题入手,推进20余个标识性项目落地整治,实打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以“小切口”治理筑牢“大平安底座”,为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年以来,宁波市刑事警情和生产安全事故数“双下降”,公共安全和治安形势“双向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宁波市连续19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市”,平安宁波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提升治理效能,平安宁波发展更加安全可靠
平安是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宁波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作为政府部门的“履职清单”,条块协同,一体推进源头治理、依法治理、闭环治理,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世界大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宁波每天进出货运集卡车辆超26万辆次,每天“在路上”的危货运输车辆超6000辆次。宁波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集卡危化货车专项整治,创新推进集卡运输企业自建、共建或委托第三方监控机构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大幅减少“用而不管”异常线索产生,实现对长时间未上线、超速、疲劳驾驶的提醒和预警,有效提升普货运输本质安全水平。宁波做法被列入省级交通部门改革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清单。
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部分企业将厂房出租,出现了“厂中厂”“园中园”现象,存在安全管理混乱、风险辨识不到位等问题,极易引发火灾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宁波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开展“厂中厂”安全隐患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分类建立园区底数、风险、责任三张清单,全市4600余个园区、1.8万余家承租企业全部入库纳管,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风险,全部落实“一园一策”整治方案,小微园区整体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相关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加强科技支撑,平安宁波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破解平安建设难题的“关键一招”,广泛应用AI、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平安建设更智慧、更精细、更高效。平安宁波建设持续发力,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电信网络诈骗为群众所深恶痛绝,却又无孔不入、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宁波公安部门积极开展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打击工作,打造反诈“智卡通”平台,开展银行侧和通信侧的风险数据共享、模型搭建和排查处置,智能研判反诈数据并发出预警,有效提升资金拦截时效性、精准性、覆盖面。一年来,宁波市电诈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2.9%和25.3%。
在防溺水事故项目中,宁波公安部门创新开发“溺水事故预警多跨应用平台”,用AI和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安全宣传、巡逻防控、高危预警、警情分析等,借助数字孪生视频和无人机(艇)智能巡查,劝阻野泳嬉水人员6500余人,全市可防类溺水事故死亡人数相较2017年下降88.3%,实实在在用数字化手段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注重多元共治,平安宁波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宁波始终坚持“平安共建、成果共享”的理念,充分鼓励和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平安建设共同体。
宁波将农村赌博治理作为“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善治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村民说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乡村治理品牌,引导群众自主参与禁赌行为,形成“党建统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一村一式、多元治赌”的农村赌博治理新路径,总结形成“宁波治赌十二条”经验做法。全市农村赌博警情连续两年下降,全国打击治理农村赌博工作现场会在甬召开,并推广宁波经验。
宁波农业农村部门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结合宁波地域实际,探索成立“宁波沿海大型商船商渔安全自律联盟”,开展渔民讲堂、商渔船长互登互学等活动,有效化解商渔船用海矛盾,沿海商船规范使用航路比例达95%以上,渔船事故险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连续3年下降。
平安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在宁波,有平安志愿者30余万人,各类群防群治队伍3600余支,他们扎根在全市各地,积极投身治安巡逻、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为维护宁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每个人都是平安建设的“主角”。
平安守护不在一时、不止一处。站在新起点,宁波将以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人民更满意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宁波的衡量标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深化“大平安”工作机制,以实干实绩实效让平安宁波的底色越擦越亮,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