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水”沁润百姓心
丽水努力践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

“欢迎致电‘96322’丽水市农村供水服务热线……”丽水市莲都区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叶露杰接到农村群众来电,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家里自来水突然变浑了,能来处理一下吗?”
接到来电后,叶露杰立刻将问题反馈至莲都区农村饮用水安全智慧运行管理平台,平台立即派单至协管员,通过现场核查,该问题由净水设备故障引发,修复设备后,自来水浑浊问题迎刃而解,浊度恢复正常数值。
这一幕,是丽水推进落实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的生动写照。
一直以来,丽水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县域统管专业化管护全覆盖”的农村供水“3+1”模式,全力打造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山区样板。
丽水是如何探索出这条道路的?给村民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记者辗转丽水各地,探寻这条民生道路上的“解题密码”。
城乡共饮同质水
说起饮水改善,松阳县裕溪乡裕溪村村民项小平深有感触。过去,项小平所在的裕溪村,四面环山,日常用水主要靠接引山泉水,到了旱季就容易陷入没水可用的困境。
“村子里以前也有水池,但接的也是山泉水,到旱季的时候一样没水。”项小平无奈地说道。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群山起伏间,分布着大大小小1658个行政村,受地形限制,人均供水成本是平原地区的6至8倍。为办好农村供水这桩民生大事,丽水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出一套“能延则延,能连则连,宜搬则搬”的组合拳。
“我们主要依托大中型水库为水源,统筹城乡供水布局,构建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同质,村民喝上‘安心水’。”丽水市水利局农水中心主任吴刚介绍,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基础,科学谋划是关键。
2003年以来,丽水与全省同步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让农民“有水喝”;2018年起,又接续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等系列供水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率从45%提升至65%,水质达标率跃升至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9.8%,初步实现广大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我们因地制宜对海拔落差符合要求的村庄,全力推进城市供水管网能延则延,对聚集度较高的其他村庄,采取水厂跨村联建,水源多村联供,能连则连的做法。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尽可能扩大集中供水的范围。既确保了供水的安全稳定,又便于后期的运维管理。”吴刚表示。
截至2024年,丽水市累计延伸城市管网4000余公里,涉及98个乡镇、500个行政村,让22.9万山区群众喝上“城市水”;新建扩建千人以上水厂180座,覆盖替代水站600余座,结合“大搬快聚”搬迁群众6000余人,惠及15.7万名群众实现集中供水。
现如今,裕溪村已接入城市供水管网,项小平笑着说:“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打开家里的水龙头都有自来水了。”
攻坚克难建水站
通过一系列规模化的供水设施建设,县域水厂的“主动脉”和村内管网的“毛细血管”已铺设完成,但如何保障稳定供水的全域覆盖,单村供水全面提升成为攻坚的重要任务。
202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丽水任务总量达3200座,占全省的36%。面对总量最大、点位最散、财力最弱等现实挑战,全市全面动员、全力攻坚。
截至2024年底,丽水市共完工水站3042座,完工率超95%;全市9个县(市、区)单村水站完工数居全省前十;遂昌、松阳、景宁、云和、庆元等地提前完成改造提升任务;3个县入选全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试点,占全省43%;11个改造提升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占全省的42%。
“以前我们每家每户都有水缸,大家去挑水存起来用。现在,平常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多亏了政府!”遂昌县湖山乡三归村村民张春毫说道。
张春毫家里的供水转变,得益于丽水高标准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全面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
“单村水站的水源地一般在大山深处,远离村庄,水站也大都建在村庄附近无人居住的地方,运送物资很不方便。”丽水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丁敏冲表示,有的地区山路机械进不去,只能用无人机空运、驴马驮运等方式运输建设材料,“比如遂昌县西坑下单村水站水源地的蓄水堰坝就建在偏远的大山里,连驴都去不了,物料只能靠人工背上去。”
复杂的自然条件带来的不仅是建设难度的成倍增加,而且在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丽水突出创新引领,首创“取水贷”,以水权质押融资8亿元,有效缓解建设资金压力;为优化水站选址,强化用地保障,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联动,将国土“三调”数据接入“水利一张图”系统,按照土地的不同属性,科学规避基本农田、一级公益林、生态红线,助力水站精准选址,按照分类处置、分批报批原则,协同推进审批事项。全市首批870座水站完成用地审批流程,并实现了全省首本水站产权证的“破冰”;为强化用电保障,水利、电力等部门紧密配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丽水市单村水站用电建设的通知》,对不同范围的水站用电需求分类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全市单村水站100%通电。
“我们结合地理条件,充分挖掘山塘、水库等大型水源点和溪沟堰坝等小型水源点,通过打井引渠等方式,建设备用水源,配套安装超滤膜处理、自动加药等先进设备,推动制水环节高效智能运行。”丁敏冲表示,目前,丽水市水站已实现水源“一源一备”和过滤消毒双工艺全覆盖。同时,水站的建设还融入地域特色,比如畲乡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成充满生机的文化空间,为当地的村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一村不落、一人不少”的承诺
在丽水遂昌县应村乡东阳山自然村,村民肖国森对家中的先进设备赞不绝口:“虽然村里现在只剩下几户人家,但政府还是主动帮我们解决了用水的困扰。”肖国森口中的先进设备,就是微型无动力超滤设备,能够有效高效截留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大肠菌群数量和出水浊度,从而有效净化水质。
东阳山自然村如今常住人口不足10人,据统计,像这样零星居住的农村群众在丽水有2000余人。
针对这些高山地区居住的零星散户,丽水从实际出发,采取阶梯式供水解决方案,10至20人以下则安装小型膜处理设备或一体化净水设备;10人以下的分散住户,加装微型无动力超滤设备。
目前,丽水市散户共2049人已通过实施阶梯式供水,解决饮水问题,全市最偏远地区的村民在家也能喝上“安心水”。
“一小时服务圈”
农村供水,三分建,七分管。
“单村水站通常规模较小,分布广泛,以往粗放型的县级管理模式存在着‘看到管不到、管的看不到’的问题。”丁敏冲说。
2024年,丽水出台《加强农村供水县级统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农村供水管护工作贯彻落实“统分结合”理念,“统”体现在统一管理,每个县确立一家县级统管单位,建立由市级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的“统管员队伍”,重点负责水厂、水站到村级总表的供水管护;“分”则突出村级协管,将村级供水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并由当地村民组建“村级协管员”队伍,重点管护村级总表到农户龙头。此外,还组建了专业的“应急抢修队”。通过以上“三支队伍”的机制,进一步解决村级供水“有人管”的问题。
在丽水松阳县下包村,记者跟随统管员宋仁鉴体验一天的工作。
随着手机“滴滴”震动,宋仁鉴收到了来自松阳县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平台的工作派单,上面显示出包下村水站余氯数值异常的预警。随即,他跨上摩托车,赶赴水站,一同抵达现场的还有村级协管员包水达。
“先看看供水是不是正常,还有电路和各项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宋仁鉴一边四处查看,一边介绍工作内容。确认进出水和设备运行无误后,他又从水池里取了一试管水,开始检测浑浊度和余氯值。
宋仁鉴拿出随身携带的浊度仪,测得浊度为0.45NTU(散射浊度单位,按照国家标准,饮用水浊度不能大于1NTU)。接着,他又拿出便携式余氯检测仪,加入检测粉剂后,显示余氯值接近0.35毫克/升(按照国家标准,出厂水余氯值不能小于0.3毫克/升),出厂水浊度、余氯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拍下照片,我们就可以在平台上回复了。”除了平台上派出的工作单外,宋仁鉴每周都要到负责的3个单村水站巡检1次,开展日常加药、水池清洗等工作;每月,还要到各水站的水源地巡检。
目前,丽水市共配备579名县级统管员,专职管护人员平均配比达0.23人/站,全力打造农村供水“一小时服务圈”,在60分钟内实现点对点派单、实打实销号,这样的统一调度,村级协管和数字化手段不可或缺。
“我基本每天都沿着村里的输水管线转一转,看看有没有村民反馈用水问题,有没有水管跑冒滴漏现象。”在对水站检查过程中,村级协管员包水达向记者介绍,“一些小毛病我们自己就能修,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会及时联系应急队伍,他们的设备及人员都更专业。”
除了管网的日常维养外,各地村级协管员还会负责水费计收、水事纠纷调解等事务,做到“小修小养不出村”。
为打造一“管”到底的全链条监测体系,丽水各地均打造完成集预警监测、受理处置、绩效评价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各级管理员、水厂(水站)、水源的基础信息上传平台,同时,接入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等部门数据,实现供水信息“一屏掌控”。
“依托数字化平台,可实时监测单村水站进出水情况,实现自动冲洗、自动加药,水的流量、浊度、余氯、pH值、水压等指标一览无余。”吴刚表示,目前,丽水市常住人口在50人以上的水站已实现水质、水量实时在线监测全覆盖;常住人口在50人以下的水站实现每月定时检测全覆盖,数据上传平台。
“96322” 一呼我就来
“我们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不一样的缴费服务,便于群众缴水费。”丽水龙泉市竹坑村村级协管员游春长介绍,“针对青年人群,我们会让他们在微信小程序上缴纳;面向中青年群体,我们会提供银行代扣代缴服务,对于村内的孤寡残弱幼群体,我们会进行上门服务,一对一解决用户家中水费缴纳和用水问题。”
“此外,我们还实行分类定价,乡镇水厂每立方米不低于0.95元,单村水站每立方米不低于0.5元。”游春长一边用手机帮助老人缴纳上个月的水费,一边告诉记者,“每月还会为困难群众提供3—5立方米的免费用水额度,减轻村民生活负担。”
“我们还积极推行城乡水费差异化收缴,以城市供水收益反哺农村运维成本,全市农村水费收缴率提升至98%。”吴刚表示,“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96322农村供水服务热线的应用。”
“我们划分片区单元,建立供水服务分中心,结合‘96322’服务热线与农村供水App,全天候服务群众用水需求。”遂昌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永肖表示,自热线投入运行以来,村民们都对解决问题的速度、效率赞不绝口。
“上次我家水龙头的水有点发黄了,我拨打‘96322’求助,工作人员马上就来处理,不到一会儿,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就清澈透明了。”遂昌县村民郑法林笑着直言道,“处理问题又快又好。”
当村民的笑声伴随着水龙头的涓涓细流传遍山间时,这场跨越二十载的饮水提升已让清泉流淌成民生底色——从云端智控守护每一滴水的纯净,到海拔1200米水站精准调度每一脉水量,丽水以青山为卷、清泉作墨,勾勒出城乡共富的鲜活图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