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驱快跑
台州三门汽摩配交上创新答卷

全行业超百家企业中,51家规上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4%……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的传统产业,到如今逆势增长的经济亮点,台州三门汽摩配在智能浪潮中破浪前行的“秘诀”何在?
5月15日上午,笔者走进某股份有限公司二工厂,只见偌大的智能化立体仓库里,数台高速堆垛机不停升降起落,各类打包好的产品被井然有序抓取;另一侧的入库间,一台台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设定好的路线上运行,将原材料和成品进行分拣、运输、出入库。
该公司专注于智能悬架系统、汽车减振器、橡胶减振等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我们实现了物流仓储全面自动化,物料能自动下发并运输到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自动进入立体仓库,不仅大幅缩减了仓储面积,入库发货效率更是提升3倍多。”该公司二工厂副总经理肖德平说,这不仅是自动化的过程,更是管理上的重大提升。
此外,该公司加快全产业链园区建设,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赢得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认可。仅2024年,园区全产业链产值就超20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最大的汽车减振器产业基地,构建全球行业影响力,让客户深度依赖我们的产品。”该公司总裁蒋木林介绍,今年企业已经与国内多个主机厂开展合作,未来计划依靠国外后市场和主机厂“两条腿”走路,争取2025年实现产值超50%增长、三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大企业有发展路径,小公司也有成长之道。走进台州某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一批批即将发往市场的汽车用品整齐码放。
该公司深耕汽车内饰的生产销售,对公司而言,设计创新是企业撬动市场的“金杠杆”。“我们运用不同的功能性面料,在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具有自主专利的产品,每年至少能申请七八个专利。”公司总经理谭有福介绍。
仅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值1800万元,同比增长80%。“订单排到3个月以后,产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从面料功能性方面优化产品,突出产品优势。”谭有福说。
三门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则将重心锚定在技术研发上。企业聚焦车载电源领域,展开技术攻坚。生产的车载电源产品,兼具高集成、高效率、多合一等特点,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目前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
“我们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电源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近千万元,遵循‘销售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推动创新,通过迭代升级为企业赋能。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业绩年均增长50%,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屈克勇说。
当下的三门汽摩配企业,约七成以出口为主。面对行业新挑战,越来越多企业正扬起求变之帆,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我们企业也在主动谋求破局。有的通过提高数字化水平,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有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还有的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发展。”三门汽摩配行业协会会长汪贤能表示。
三门汽摩配产业的“成长账本”清晰可见:2022年到2024年,规上企业从40家增至51家,产值从56.8亿元升至74.4亿元。这组持续上扬的数据,不仅勾勒出产业逆势生长的韧性曲线,也展现出传统制造业在智能浪潮中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