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外籍留学生沉浸式感受端午韵味

5月30日,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文化礼堂内锣鼓声声、越韵悠扬,“星耀四明 中外共赏”传统文化展示秀在此上演。10余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外籍留学生体验了一把宁波农村端午节的趣味玩法。
外籍留学生体验越剧装扮。甬江街道供图
活动现场,江北区文化特派员陈丽丽及其带领的赏越轩越剧社成员杨洁化身文化使者,倾情献艺,为外籍留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越剧“出海课”。她们身着精美戏服,以专业且细腻的表演,呈现了经典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令外籍留学生们陶醉其中,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为了让外籍留学生深入体验越剧文化,陈丽丽和越剧社成员们为大家穿上越剧戏服,化身剧中角色,尝试模仿越剧演员的演唱、身段动作。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Marwa Sallah挥舞起水袖,饰演《梁祝》里的祝英台,还有学生戴上花旦角色的帽子,饰演其他角色。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大家都认真投入其中。
“越剧不是舞台上遥不可及的艺术。我们不仅要让留学生了解越剧、爱上越剧,也要让越剧成为中外友人互动交流的鲜活载体。”陈丽丽表示。
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动现场还准备了包粽子、制作香囊、写雄黄祈福等传统民俗体验项目。外籍留学生围坐在一起,跟着村民学习包粽子的技巧。在香囊制作区,他们挑选喜爱的香料与布料,亲手缝制出一个个饱含祝福的香囊。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外籍友人不仅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技艺,更深刻理解了端午节所蕴含的祈福纳祥、家国情怀等文化意义。
甬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外籍留学生在实践中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未来,街道将继续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区域合作体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绘就一幅中外文明互鉴的绚丽画卷。(吴天云、罗秋玲、蔡韵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这里的实验室产“金子”
- 当透明光伏材料在农业温室掀起绿色能源革命,当石墨烯纤维、薄膜、气凝胶等材料被搬上生产线……近日,记者在“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行中看到,这些诞生于浙江大学的硬核科技成果,正沿着“实验室—创业园—产业区”的黄金成果孵化转化链条,批量上演从论文到产品的“蜕变”。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高分子、材料、光电等多元化领域深耕基础研究,同时勇于探索新技术、新赛道,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转化效能,服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贡献浙大智慧。 “我们研发的透明光伏板,可以调整吸收的光谱波段,在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和生物质能,实现了能源、农作物产量与生态的三重增值。…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