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甬江街道多维构建儿童友好生态圈

托育驿站里,孩子们沉浸于绘本阅读;红领巾议事厅里,少年们热烈讨论社区提案;“袋鼠宝贝之家”充满欢快的笑声……随着暑期来临,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的社区活力四溢、充满童趣。这一生动场景,正是甬江街道践行“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理念的鲜活写照。
近年来,甬江街道精准聚焦辖区7000余名未成年人成长需求,通过构建“阵地完善、服务精准、活动多元”的立体化关爱体系,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走进甬江街道湾头社区,儿童友好元素随处可见。0至3岁婴幼儿照护驿站内,防滑防摔的爬行垫铺展地面,造型可爱、色彩鲜艳的益智玩具整齐摆放,为萌娃们打造了安全温馨的成长港湾。妇女儿童驿站推出“5+X”服务模式,以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等五项基础服务为核心,叠加法律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项特色服务,为辖区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社区整合妇联执委工作室、亲子活动中心等四大特色空间,联动12家社会组织、8家爱心企业,构建起“基层妇联+社会组织+资源伙伴”的活力生态圈。
孩子参与绘画课程。甬江街道供图
“社区每月至少举办四场育儿活动,从科学喂养讲座到亲子读书会,还有情景模拟的安全教育小课堂,孩子们在玩中学,安全意识和动手能力都提高了,更让我们家长放心。”居民刘女士感慨。
甬江街道压赛堰社区则以党建引领儿童友好建设,打造宁波市首个设立于“甬爱E家”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内的“袋鼠宝贝之家”,成为孩子们暑期热门打卡地。800余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过精心设计,变身综合性儿童成长乐园:多功能大厅每月举办才艺展演,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舞台;错落有致的儿童图书阶梯,藏书近2000册,满足不同年龄段阅读需求;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开设硬笔书法、跆拳道等近50余场公益课程,惠及儿童120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街道总工会支持下,预计可容纳近百人的公益暑期托管班即将开班,将有效缓解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
从社区实践到街道统筹,甬江街道形成了高效的联动机制。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街道依托万丰社区儿童之家升级而成的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对辖区15个村(社区)的儿童服务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实现需求精准对接、服务高效供给。
数据显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运行以来,已处理儿童服务需求工单87件。此外,周边4个社区托育驿站年均服务低龄儿童超500人次,红领巾议事厅、公共阅读区等特色功能区每年举办主题活动70余场,成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增长知识的重要平台。
在精准帮扶方面,甬江街道建立“一人一策”帮扶机制,组织专业社工与志愿者,每月对21名困境儿童进行走访,累计发放19.6万元困境资金,解决生活学习难题。针对3305名流动儿童,街道建立动态成长档案,详细记录教育、健康等信息。“袋鼠宝贝之家”开展了20期“城市小当家”主题活动,让300余名流动儿童深入了解宁波风土人情,增强归属感。
从细微处着手,在创新中突破,甬江街道正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持续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体系。“未来,街道将继续以爱与智慧为基石,书写儿童友好事业新篇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灿烂的成长之路。”该负责人说。(罗秋玲、吴天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