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家村卫生室升级投用
宁波:村民乐享“15分钟医疗圈”

“血压血糖随时测,中医理疗也能做,以前要到大医院才能配的药,现在村卫生室就能配到!”7月16日清晨,在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的卫生室里,72岁的周大伯边测血压边对记者感慨。
这家经过改扩建的村卫生室在6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白墙黛瓦、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中医理疗室等一应俱全;治疗室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机;为方便患者,诊室里特别添置了一台智能饮水机……这是宁波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新(改、扩)建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果之一。
“原来的村卫生室的药房、治疗室、诊室等相对而言比较简陋。”医生周再松说,改扩建后,卫生室不仅面积扩大了,还新增了独立肌注台、中医理疗室,“现在连远程会诊也能做,遇到疑难病例可以直接连线鄞州二院医共体总院的专家”。
药房里,一盒盒包装整齐的药品陈列在药柜上,慢性病常用药种类从原来的70多种增加到110多种。8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周老伯常年离不开药,外嫁的女儿只得定期到塘溪镇卫生院或大医院为父亲配药,极不方便。新的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后,就通过审批新增了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现在不出村就能为父亲配药,有时候还可以委托邻居帮忙配药,我轻松多了。”周老伯的女儿开心地说。
“医生,快看看我妈的手!”上午8点多,一位老人被女儿搀扶着冲进诊室,其右手中指上赫然两道蛇牙印。周医生立即对老人进行急救,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消毒药水消毒。在周医生的帮助下,老人很快被送往宁波市中医院。临走时,老人的女儿说:“还好家门口就有医生。”
在宁波,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
村级(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网底”,是实现群众“家门口”就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重视下,宁波市村卫生室就医环境、服务能力均有了明显提升,但部分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山区、海岛仍存在服务短板。针对这一现状,宁波市再一次将“新(改、扩)建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列入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按规划,2025年全市新(改、扩)建123家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其中新建71家、改扩建52家。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新(改、扩)建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54家,预计10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建设,一个“15分钟医疗圈”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村卫生室的升级改造,不仅填补了村级医疗空白点,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小病不出村”的愿望。
“村卫生室建设,不仅要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的‘硬件’,更要强化服务内涵和规范管理的‘软件’。”宁波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宁波市将加大剩余项目的建设力度,每月通报进度,对建设滞后地区“亮灯”督办,计划9月起组织专家逐个验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将进一步落实宁波市村医专编政策,通过定向培养、乡聘村用等机制,让更多年轻村医扎根基层。
随着越来越多“健康守护站”的升级改造,一张越织越密的基层医疗网,正托起村民的健康幸福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