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丽水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林坤伟
2025年08月31日09:42 | 来源:丽水日报
小字号

  日前,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举办了首期永生苔藓艺术画制作专项职业能力培训,37名学员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该县人力社保局颁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成为景宁首批持该证的从业人员。

  这是景宁培育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景宁以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政校企”联动机制,创新打造“育匠联盟”品牌,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4期,参训人员超1500人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7场,挖掘本土技能人才500余人;开展技能大讲堂6场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为县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丽水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一重要牵引“强保障”,突出全域深化、体制破题,统筹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固定+流动”模式,做到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各有侧重,实现片区整合、固定做强、流动提质、百姓有感。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丽水聚焦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目标,扎实推进山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着力构建与发展轴相匹配的山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布局、提质量、补短板、强支撑,围绕托育、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破解山区公共服务的难点堵点,跑出全域共富的“加速度”。

  “医生来了!大家先排好队,一个个问诊。”缙云县大源镇卫生院的“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缓缓驶入龙坑村。全科医生诊疗、中医操作耳穴压豆、专家眼底镜检查……在“家门口”看病配药,已经成了这个偏远山村的常态。

  常住人口240余人的龙坑村是缙云最偏远的乡村之一,村里目前在管慢病人群50人。“去趟县城医院50多公里,坐车来回折腾要一天时间。有了‘智慧流动医院’,现场看病、检查、买药,真是太方便了。”村民郑桂叶患有高血压,需要定期服药,巡回诊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寻医问药不便的老大难问题。

  医疗卫生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多年来,丽水秉持“医疗服务随人走”的理念,创新“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有效填补基层医疗资源空白,降低就医和医疗服务成本,提升山区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64辆“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累计出诊车次4.03万次,行驶里程176万公里,总计服务177万人次。“固定+流动”山区医疗服务模式全省推广、国家专题推介,其中景宁的“智慧流动医院+AI”的经验做法在世界卫生大会主题边会上赢得世界目光聚焦。

  “流动供销”打通山村服务“最后一公里”。丽水在全国首创“流动供销致富车”模式,203辆“浙丽供”“浙丽销”服务车覆盖了90%的边远山村。目前,丽水已初步形成“固定+流动”相结合的精准服务供给体系,“流动便民共富车”线下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丽水还迭代升级“跨代共居”模式,创新养老管家、养老服务集市、“加双筷子”邻里互助等新模式,今年1至7月长护险参保人数239.93万人,所有参加基本医保的人员均参保长护险,实现长护险制度全覆盖。

  除了医疗、养老和就业,让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朴实愿望。2024年以来,丽水还按照“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分类分步、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打好政策集成、服务保障、资源盘活等“组合拳”,加强“吃住行学”保障,坚持“一事一议”对标化解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2024年以来,全市完成45所10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妥善安置学生1113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城镇就读占比提升至98%,有效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当前,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持续加大,以实绩实效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丽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丽水将继续坚持全域深化、体制破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一体化,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扩面提质、降本增效,真正实现“百姓有感”。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