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民主法治新步伐)

人民日報記者 張天培、亓玉昆、程龍、楊昊
2023年03月11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嚴懲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

  平安,民族復興巍巍基石,億萬民生福祉所系。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把平安中國建設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平安中國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完善,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連日來,代表委員認真履職盡責、廣泛深入交流,紛紛表示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治理法律體系日趨完備,網絡執法力度顯著增強,依法管網、辦網、用網、護網形成良好氛圍。”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委員說,“不久前,‘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被寫進《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發揮專業優勢,破解‘卡脖子’的網絡技術難題,為網絡強國、平安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方方面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就要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近年來,社會治安防控、安全生產、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等工作有力有效開展,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來自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的劉義新代表長期從事爆炸物品公共安全處置工作。“保障公共安全是人民警察的職責和義務。我們要積極適應治安新形勢,全力打造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劉義新代表說。

  提升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內在要求。民建中科院委員會主委、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劉筱敏委員說:“我們應從最突出的問題防起,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推動監管關口前移,努力防患於未然。在此基礎上,建立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智庫體系,強化理論研究,對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預測預警預防提供理論指導和可行方案。”

  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國刑事立案總量、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量連年下降,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重特大事故數量大幅下降……今天的中國,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縱深推進掃黑除惡,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北京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委員建議,筑牢平安防線,鞏固安全穩定環境,要繼續對違法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對嚴重暴力、涉黑涉惡、電信網絡詐騙、危害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等犯罪行為進行堅決打擊。

  完善公共服務,厚植民生福祉,讓居民生活越來越舒心,一直是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河濱街道黨工委書記袁姝代表的奮斗目標。“河濱街道老舊小區密度比較高,以前問題頻發,有時還會有各類安全隱患。近年來,我們有針對性地採取一系列舉措,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治理水平,有效創建了平安基層、美好社區。”袁姝代表說。

  “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代表說,近年來,持續強化的巡邏防控、作用日益顯著的糾紛調解工作室,促進了社會和諧有序。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人民群眾對平安的需要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平安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產安全,上升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准要求更新更高。”重慶市律師行業黨委副書記陳友坤代表建議,進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犯罪活動的規律特點,完善打擊犯罪的新機制、新手段,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辦好案、更好地控發案,讓平安中國建設惠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必須不斷夯實基層基礎。近年來,各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國鄉鎮(街道)已基本配齊政法委員,建成各級綜治中心58.3萬余個,共有網格員450萬名,基本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新村黨委書記耿遵珠代表介紹,近年來,社區工作人員緊盯土地流轉、婚姻家庭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我們要進一步夯實社區治理,做到需求在社區中發現、矛盾在社區中化解、安全在社區中保護、服務在社區中開展。”耿遵珠代表說。

  北京綠農興雲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岳巧雲代表說:“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建議推動治理重心下移、配套資源下沉,加大對基層的支持保障力度,讓黨員干部下社區、回小區、入網格、進樓棟,讓社會治理‘神經末梢’感覺更敏銳、應對更細致。”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群眾既是最大的受益者,又是重要的參與者與建設者。”致公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王麗萍委員認為,要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同時,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共同織密治安防控的“天羅地網”。

  (人民日報記者李昌禹、易舒冉、王海林、潘俊強、張偉昊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1日 14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