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大學湖心講堂開講 和大師一起走進“楊振寧和他的世界”
5月27日,以“楊振寧和他的世界——鋒芒、幸運、沖突與融合”為主題的西湖大學湖心講堂特別呈現•中國文化書院“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第二講,在該校雲谷校區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陳方正擔任主講人,在講述中引領觀眾步入當代物理學大師楊振寧的百余年傳奇人生。
“如果要給自己打分數,這德、功、言,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壞,而且是非常中國式的。”作為整場講述與探討的核心人物,楊振寧錄制了一段視頻,“整個中國文化傳統幾千年了,是要講做人的原則,是什麼呢?是立德、立功、立言。”
楊振寧的視頻發言。西湖大學供圖
視頻裡,楊振寧通過短而有力的幾句話語,與大家分享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與人生意義的體會。這是楊振寧在給自己打分,也是在講過去百年所經歷的風雲變幻,在講每個人身處的時代。
“如今楊先生年邁期頤,他的人生和學問猶如峰巒起伏、蘊藏無數深壑與幽谷的雄山峻嶺。”在這場講座中,主講人陳方正向觀眾徐徐展開楊振寧人生的不同面:他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偉人,在科學發展和國際合作與推動中國科教事業發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其博大精深的學問背后,應當看到,他所身處的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要在這樣的時局下發揮才華、平衡各方期待、取得成功,必定也歷經了矛盾、煎熬、痛苦……
主講人陳方正正在講述。人民網 陳陸洵攝
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蔡榮根,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隨后展開評議,通過多維視角呈現了一名享譽世界的物理大師的風貌。
聆聽之余,線上線下的觀眾也通過開放的提問通道,與主講嘉賓和評議嘉賓交流討論。
“楊振寧曾總結做物理研究之三要素是眼光(perception)、堅持(persistence)和力量(power),三者缺一不可。在幾位老師看來,做物理研究需要哪些品質或者稟賦呢?哪一種最為關鍵?”對於觀眾提出的問題,三位嘉賓結合自身的研究體悟,一致認為“選擇”很重要,楊振寧有很好的天賦,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在場的很多人分析能力很強、數學很好,但如果你們像一個勇士拿著利劍隻懂得往一個方向沖,沒有看清楚形勢、沒有想清楚你要走的路,這是不好的。”陳方正說。
開放提問環節嘉賓答觀眾問。人民網 陳陸洵攝
三位嘉賓還圍繞“社會需要如何支持基礎研究”談了看法。潘建偉講了一個特別的故事,他曾在奧地利遇到一個80多歲坐著輪椅的老婦人,兩人深入交談后發現,這位老婦人讀過他1997年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科研文章。潘建偉由此指出,包括物理學在內的自然科學的前沿知識,本質上也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一個創新的社會要有崇尚科學的土壤,有更多人對科學感興趣。
就理論物理學的瓶頸與未來,蔡榮根認為,理論物理的大廈遠遠沒有建成,“20世紀有20世紀的人做的事情,21世紀有21世紀的人做的事情”,他認為基礎研究是一項長期的、不可預見的工作,青年人學習物理學,不僅只是開展理論物理前沿研究,也是立志成為能夠支援各行各業建設的人才,能夠用理論物理的思想方法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做物理研究需要哪些品質或者稟賦?基礎科學的發展需要社會提供怎樣的環境?學習物理學的青年學生應該抱有怎樣的心態?活動現場,陳方正、蔡榮根、潘建偉針對不同群體的問題作了解答。
洞察時代、傳承學術、理解人生,這正是此次活動的立意所在。“縱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也是時代的兒女﹔而在你或許漫長或許短暫的生命過程中,始終考驗你的是你的人生准則。所以,時代如天,學術是地,人生為本﹔天有莫測,地酬勤勞,人為天地立心!”中國文化書院院長、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陳越光說。
講座最后,陳越光作為代表,將楊振寧專門為西湖大學題的詞贈予西湖大學,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接受贈禮。
楊振寧題詞贈予西湖大學。人民網 陳陸洵攝
在題詞中,楊振寧這樣寫道:“五千年前,西湖人發展出抽象的幾何的宇宙觀,集藝術、哲學、天文的理念,而創建出天圓地方說、玉琮文化。今天西湖人誓言將繼續發展此西湖文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