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共富”樣板 杭州臨平俞樾紀念館正式開館

歷史文化名人是一個地方的特殊精神印跡,是珍貴的文化資源。8月28日,歷時近一年半建設的杭州臨平俞樾紀念館正式開館。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裸眼3D、浮雕、場景再現、多媒體展示等多樣的方法,該館全面展現了俞樾的碩儒風採,以及他與臨平的故事,力求讓名人文化“活”起來。
俞樾是清末著名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著有《群經平議》《茶香室經說》等多部文學作品,章太炎、吳昌碩等人皆出自其門下。他在臨平啟蒙求學、組建家庭、做進京趕考准備,度過了近30年的時光,並將臨平視為自己的故鄉。
為進一步打響這一文化品牌,臨平聯合復旦大學持續推進俞樾文化研究與傳播,連續兩年召開了俞樾文化學術研討會,並舉辦了《俞樾全集》新書發布會。2022年11月,經過前期籌備,臨平俞樾紀念館正式動工建設。
“我們將俞樾紀念館選在缸甏弄,一來是因為缸甏弄2-3號是臨平城區唯一的清代歷史建筑,二來是因為這裡毗鄰俞樾在臨平時的寓居之所。”臨平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俞樾紀念館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我們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了保護性修繕。“館內分為“不與桑梓異”“臨平歲月”“儒林宗碩”“長留天地間”四個部分,為觀眾提供全視角、沉浸式的觀展體驗。
本次臨平俞樾紀念館的開館,也從空間上和內涵上與杭州俞曲園紀念館、湖州德清俞氏文化展示館、湖州德清俞平伯紀念館形成交流呼應,是俞氏文化傳承研究的又一可視化成果。
活動現場,臨平街道還發布了2023年俞樾書香系列評選活動,舉辦了臨平俞樾研究中心、俞樾文化共建聯盟成立儀式。在隨后舉辦的俞樾文化座談會上,相關專家學者、俞樾文化共建聯盟成員單位圍繞“俞樾文化傳播創新轉化”展開了研究討論。
作為一座歷史名人紀念館,臨平俞樾紀念館既生動講述了俞樾與臨平的故事,也反映出臨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未來,臨平街道計劃將其打造為“網紅”文旅”打卡“地,使之涵蓋國學、書畫、古琴、制香、茶飲、研學等元素,成為文化臨平的又一張“金名片”。
接下來,俞樾紀念館也將依托俞樾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與其他各館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文化尋根等活動,深化俞樾文化研究,進一步傳播臨平本土文化與地域形象。同時,臨平將進一步深入挖掘和闡發名人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當代價值,讓更多名人及其文化真正走出歷史、融入當代,打造“文化共富”臨平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