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川“山海之約”奏響東西部協作“進行曲”

苗麗娜、鄭志勛、葉聖一、蔣明
2023年09月01日19:09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開展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浙江紹興上虞區和四川樂山金口河區相距約2100公裡,2021年6月,上虞區和金口河區簽署了新一輪的東西部協作的結對協議,讓兩個區的時空距離不斷拉近。

兩年多來,兩地黨委政府攜手並肩奮斗,共同謀劃發展,奏響東西部協作“進行曲”,在協作方式方法上,立足“金口河所需、上虞所能”。

那麼上虞如何高標准高質量做好虞金協作工作?看看這張“答卷”。

兩地打造產業協作、數字化轉型、消費幫扶、文化交流、援派鐵軍等金名片。兩年時間過去,上虞和金口河雙向賦能,協同發展。

8月28日,紹興市副市長、上虞區委書記魯霞光率上虞區黨政代表團赴樂山市金口河區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聯席會上,上虞區還向金口河區捐贈了浙川共建產業園發展基金、“紹樂同行”鄉村振興黨建聯建項目共建資金。上虞將繼續高標准高質量做好虞金協作工作,並在新征程上共同譜寫兩區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產業如何協作?

“育建引銷”,產業鏈起來了

東西協作,上虞首先如何做好“模范生”?上虞以“八八戰略”為引領,敢為善為、圖強爭先,全面建設朝氣蓬勃、近悅遠來的“青春之城”,奪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連續第二年奪得“浙江科技創新鼎”,榮獲浙江省十佳招大引強縣(市、區)。2023年上半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居紹興市第3﹔1至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居紹興市第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居紹興市第1)。

上虞飛速發展,也不忘帶著有著兄弟般友誼的金口河一起“騰飛”。產業協作是新一輪虞金東西部協作的首張“金名片”。兩年多來,“虞金”兩地堅持用好用活雙方優勢資源,以深度協作實現互動雙贏。

上虞區整合了新一輪東西部協作資金2850萬元,攜手金口河區續建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口河生態食品園區三期和園區基礎配套提升項目,並通過上虞區援川干部的牽線搭橋,成功招引12家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帶動3800余戶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解決了區域內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開發單一、市場競爭力羸弱等問題,提質了農特產品“精氣”。

8月17日,匆匆吃完晚飯的羅成剛馬不停蹄地向外走去,“和企業負責人約好了,協商擴種3000畝高山藍莓規模種植的落地工作。”

從紹興市到金口河區委常委、副區長、浙川東西部協作駐樂山市金口河區上虞前方工作組組長羅成剛的兩年多時間裡,羅成剛沒少為“藍莓”忙活。

在他的“穿針引線”下,金口河區計劃到2024年,拓展種植高山藍莓達1.2萬畝,把“小藍莓”打造成金口河區大產業。

“有滑滑梯,還有好多個藍莓‘精靈’,還能吃藍莓餅干,太好了。”在金口河區共安鄉新河村,高山藍莓示范種植觀光採摘園吸引著很多孩子,10歲小朋友章依一抓住暑假的“尾巴”在金口河玩得很開心。

2021年,投入5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的高山藍莓示范種植觀光採摘園在金口河區共安鄉新河村開始建設。

樂山市金口河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蕭秋林告訴記者,藍莓園區是2022年建成的,佔地110畝,裡面有121個大棚,“我們這個採摘園不僅僅是一個種植基地,還是一個農旅融合發展的事例,這裡面我們配套了餐廳,也配套了兒童的游樂設施,這也是東西協作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就是說搞農業不單純去搞種植,還要把農業的附加值和鄉村旅游聯合起來,它才能擴大農民多渠道的收入。”

藍莓種植擴大了,如果藍莓銷售成問題怎麼辦?

剛到金口河的前3個月裡,羅成剛跑遍了金口河區大大小小村落和農產品基地,他發現,雖然金口河區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但存在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集聚力不強等問題。

“開展產業協作,因地制宜很關鍵。”羅成剛介紹,在紹興、樂山各方力量支持下,金口河區因地制宜搭建起“育建引銷”(即產業發展培育、產業園區共建、龍頭企業招引、農副產品助銷)全鏈條產業協作模式。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工作組主要負責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和市場助銷,“搭橋”引進的企業負責規模種植、產品深加工和尾果保底收購。

“現在,金口河區的‘煩惱’是高山藍莓的種植規模要跟上。”指著一件件藍莓深加工產品,羅成剛笑著說,“去年,我們引進企業入駐浙川東西部協作金口河區產業園二期標准廠房,瞄准藍莓產業,計劃建設年產1000噸果干生產線和年產8噸花青素精深加工項目。”

在東西部協作的機制下,上虞區和金口河區共建共享現代農業園區,扶持壯大萬畝川牛膝、萬畝黃柏、萬畝藍莓、萬畝高山蔬菜、萬平米林下烏天麻為代表的“五基地”,打造“兩味藥”“一杯茶”“一瓶酒”“一枚果”產業格局。截至目前,金口河區建成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走在小涼山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前列。

推動“資金輸血”變“產業造血”,“單向幫扶”變“互動合作”,“虞金”兩地探索實踐的“育建引銷”全鏈條產業協作模式。羅成剛說,自2021年6月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啟以來,上虞累計安排協作資金1.17億元,實施東西部協作項目34個,成功探索實踐“育建引銷”全鏈條產業協作模式,全方位助力金口河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消費如何幫扶?

創新“五專五進”模式

“作為一個吃貨,我最喜歡吃的是金口河的臘肉和臘腸了,可能是高山放養的緣故,肉雖然肥,但肥而不膩,肥肉有點透明,吃上去很Q彈。”上虞的趙女士經常在線上的鄉村振興上虞館買金口河的土特產。

記者打開網頁看到,金口河的臘腸等賣出700多單,金口河的特產高山菌菇更是高達4000多單。

海拔1500多米的永勝鄉有村民1200多戶,山上的農戶幾乎家家養豬,每戶少則二三頭,多則五六頭。

8月29日,記者跟隨上虞前方工作組來到2000多米的永勝鄉瓦山村,天氣冷颼颼的,出門干活的村民早已穿上了棉襖,眼下,正是金口河區永勝鄉大瓦山高山農旅片區包菜的豐收時節。種植基地裡,綠油油的包菜棵棵個大飽滿,長勢喜人,村民童恆成告訴記者這些包菜口感好,比較暢銷,外面剩余部分就用來喂豬。

童恆成告訴記者,瓦山村村民家裡的仔豬在50斤以前多為敞放,主要食用山上出產的玉米、紅薯、土豆及蔬菜加糧食,催肥階段才收歸圈養,這種生態養殖的肥豬肉質好,口感好,“我們的豬要養一年,大部分豬肉用於做熏制臘肉出售,聽鄉裡的干部說,上虞部分人喜歡吃醬肉,我就做點醬肉,把熏的環節改為太陽晒。”

據了解,2022年1月,永勝臘肉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縣級非物遺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6月,被列入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羅成剛告訴記者,像瓦山村的臘肉一樣,雖然金口河農產品的質量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自2021年以來,上虞積極探索消費協作新模式,主動協調兩地開展供需對接,幫助金口河農特產品5大類、61個單品包裝設計及品牌打造推廣,推動烏天麻、藍莓、茶葉、食用菌、老鷹茶、花椒、藤椒、臘肉、香腸、高山蔬菜等原生態無公害“金口金品”,以“商場專區、線上專館、超市專櫃、食堂專供、農產品專場”和“進商場、進線上、進超市、進機關、進市場”等“五專五進”模式,跨越千山萬水,登陸浙江紹興等地商場超市、機關食堂和百姓餐桌,成為“西產東送”炙手可熱的俏手貨。

據了解,上虞還創新實施了“政府+合作社+電商”三方協作新模式,借力紹樂東西部協作“越嘉有味”公共品牌,多形式組團參加“浙東新商都·上虞金秋購物節”、上虞風情街夜市等開展特色農產品推介,在上虞區“政採雲”線上平台開設“金口金品”專銷店,累計實現東部對口幫扶地區銷售金口河及省內其他地區農副產品1.12億元。

不僅金口河的農產品暢銷浙江等地,同樣,上虞的特產銷往金口河。2023年2月,在金口河區金韻廣場,“東西協作·山海情深”——“最美金口河”首屆農特產品推廣暨2023年春季購物節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驛亭楊梅燒、梁湖水磨年糕、蓋北榨菜等上虞特產受到金口河市民熱捧。

數字化如何賦能?

“數字+”讓多行業高質量為民服務

擁有“雲上大瓦山、最美大峽谷”奇絕景致的金口河,堪稱“人間仙境”,但也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域,點位數量多、分布區域廣、防治難度大,特別是七八月份的汛期,經常出現道路塌方等突發情況,怎麼進行有效預警?

一項來自上虞的數字技術,使金口河的數字化防治覆蓋面增加,給全區隱患點位增加監測設備7套,災害隱患得到有效防治,將“事前預警”實現災害防治的全域覆蓋和高效管理。

浙江是數字化改革先行區,上虞在新一輪的東西部協作中,借鑒數字化改革經驗,發揮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優勢,有效提升了金口河數字化應用水平。

“比以前的數字化系統方便多了。”8月17日,記者來到樂山市金口河區人民醫院,藥房工作人員張玉在使用剛通過驗收的2.0版醫療數字化信息系統辦公一上午后,不由得連連感慨。

金口河區人民醫院是金口河區唯一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多年來一直守護著小涼山彝區群眾的生命健康。“以前的系統功能少、操作復雜,還老是出錯,幸虧上虞前方工作組幫助‘迭代升級’。”金口河區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廖明華感激地說。

2023年以來,上虞前方工作組聚焦當地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數字化需求,投入協作資金350多萬元,幫助金口河區人民醫院構建全新的數字服務平台,並不斷選派各類人才來上虞交流,接觸並學習新的醫療數字化信息系統。目前,這套全新的醫療數字化信息系統已通過驗收並正式投入運行。

據介紹,這套新系統包含醫療管理信息、臨床電子病歷、檢驗管理、影像管理、合理用藥智能監管、臨床路徑管理、感染管理、手術麻醉管理等板塊,涵蓋了醫療、護理、藥房、醫技檢查等各個部門,大大提升了醫院內部數據的整合和管理能力,實現了精准診療,優化了患者就醫流程。

“在手機上就能查看體檢報告,無需拿著診斷報告等候醫生檢查,而是醫生直接在電腦上可以共享,大大方便了我們就診。”一位金口河當地群眾對數字化帶來的醫療便捷服務感到十分滿意。

“此次數字化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整合集成了金口河區人民醫院的醫療信息數據,大力改善和提升了醫院的醫療管理和服務,是金口河衛生健康事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又一次重要進展,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廖明華表示,通過上虞全方位的幫扶,給金口河區人民醫院數字化建設帶來了創新高效的務實舉措,為下一步醫療服務效果展現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數字化應用,既提升了治理能力,也提升了生產力水平。

在金口河共安彝族鄉新河村藍莓種植園內,上虞的幫扶把數字化技術應用到藍莓的種植上,新河村藍莓種植園負責人羅強介紹,藍莓種植園採用先進控根種植技術,藍莓種植與控根器安裝后,可通過手機APP或是電腦端實現遠程灌溉、施肥等,開啟了金口河區現代化“智慧”農業之路。

“控根器種植能夠增根控根,減少移栽工序,有效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植物成活率,特別是大苗移栽成活率更高,更明顯,優勢更強。”羅強說。

援派鐵軍如何顯擔當?

“川”越千裡山海情,干在實處

“黃醫生身體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回來?”記者看到,金口河區人民醫院診室門口,還有紹興市上虞人民醫院醫生黃靜的工牌號,不時有患者來打聽黃醫生的消息。

近日,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規范化建設辦公室公布了通過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規范化建設項目醫院名單,樂山市金口河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順利通過前期評審,並獲評“全國PCCM規范化建設”二級醫院優秀單位。

這天正好是浙江上虞援川醫療隊呼吸科醫生黃靜到金口河的整整一年,這也是她選派到金口河區人民醫院后參與並指導的又一個項目。

黃靜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西醫專業,碩士研究生。在紹興市上虞人民醫院呼吸科工作十余年,2021—2022年間至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進修。擅長呼吸內科常見病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結節、肺癌等診治,可熟練操作支氣管鏡、無創呼吸機、睡眠監測技術等。

據了解,金口河位於小涼山脈腹地,其中山地佔99%,呼吸科疾病為金口河區人民醫院內科優勢病種,提升區域呼吸學科診治和管理能力,開展與醫院功能定位相適應的診治服務十分必要。

到金口河之初,黃靜就與金口河區人民醫院的內科負責人一起,根據醫院實際及科室情況,除進行指導日常診療工作外,帶領科室人員開展睡眠監測、氣管鏡下活檢、誘導痰技術等多項新項目。

援金助醫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輸血”,更要“造血”,“帶去”不忘“留下”。為提高科室業務水平,充分發揮“組團式”醫療精准幫扶模式,在做好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黃靜還牽頭組織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醫學繼續教育項目,並多次開展講座培訓及繼續教育培訓班,常態化開展全專科聯合下鄉送醫、慢阻肺日義診、患教活動,指導提升肺功能檢查、支氣管鏡等技術。

川越千裡山海情,干在實處講擔當。黃靜借用上虞援金組團幫扶平台,用自身的力量,使東西部醫療協作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最近,因為身體原因,黃靜不得不暫時停下工作,回上虞進行治療,在身體恢復期,她最惦記的還是金口河區的百姓身體健康。

東西協作、跨越千裡,攜手互助、共謀發展。金口河援川干部人才不止一個黃靜醫生。2021年6月至今,上虞2名干部、42位專技人才赴金口河挂職。2年多的時間裡,全體干部人才跨越山海,在金口河上山下鄉,推動兩地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鍛煉了一支講奉獻、能吃苦、敢擔當、善創新的鐵軍隊伍。

白衣黑裙,利落短發,如春風般溫暖的笑容,循循善誘的教導和提問,是經桂賢老師給記者的初次印象,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她從紹興市上虞區奔赴對口的樂山市金口河區,在永和鎮第一小學當語文老師。

現實卻是,語言差異、生活習慣、情感磨合等等問題……初到金口河曾經讓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深深感覺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挫折感滿滿”。

為了適應金口河孩子,她利用課余時間和孩子“談心事”,並找到適合金口河孩子的教育方法,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禮物,獎勵他們的每一次進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剛來時,我並不適應。語言不通,環境不熟,我面臨著諸多差異。”紹興市上虞區干部鐘劍根據組織安排來到樂山市金口河區,挂職擔任金口河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他說:“但有心者難不怕,我告訴自己要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迅速進入角色。”為更好開展工作,他帶著上虞前方工作組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時間,進行走訪調研。田間地頭、山水溝窪,鐘劍積極“走近”金口河的各個鎮村並在本子上認真記錄下每個鎮村的特色。在詳細了解基本情況后,鐘劍與工作組成員圍繞產業協作,立足金口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借力東西協作資源,從援策、援資、援力、援智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幫扶協作。

新一輪浙川東西部協作以來,上虞充分發揮挂職干部人才優勢,打破原有區域性工作限制,集聚智慧力量、整合各類資源,以項目化、體系化、專班化推動,用心用情用力開展精准幫扶,創造了上虞援金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新模式。

羅成剛說,“作為上虞前方工作組組長,這三年我要和大家一起深深扎根金口河大地,在上虞大后方的全力支持下,與金口河人民一道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為促進民族團結和金口河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浙江力量,秉承干部的膽劍精神,展現紹興干部作風。新時代新征程,在虞金東西部協作工作中,既要高質量抓好促進金口河新發展格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大項目,也要俯下身子,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民生小事,讓黨的聲音傳播到百姓心中,讓國家的發展成果惠及金口河的每一戶家庭。”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