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什麼給什麼’向‘要什麼給什麼’轉變
紹興市推出“增值式”人才服務十條舉措

“多虧市裡推出的人才特派員制度,聘任河南科技大學軸承實驗中心主任龐曉旭博士作為我們企業的人才特派員。龐博士研究領域與企業高度契合,他瞄准目前市場上火熱的新能源汽車電驅軸承,積極發揮高校資源優勢,以‘教授+團隊’聯合攻關模式幫助我們破解了不少科技研發難題。”近日,嘗到了引進人才甜頭的某集團研發負責人笑著說。
做深做實人才特派員行動,是紹興市加快人才服務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近日,紹興市推出“增值式”人才服務十條,涵蓋完善人才政策兌現“容缺”機制、外籍人才“一件事”改革、提升本土人才獲得感等內容。十條舉措是對現有人才服務的傳承創新和升級完善,將助力構建人才創業創新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和打造“年輕化、國際化、開放式”城市人才生態。
人才服務生態是否優越,是人才落地最關心的事。人才服務十條首次明確,對新引進到崗但尚處於繳納社保過渡期的青年博士,在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且用人單位和個人承諾后即可按規定申請人才政策。這意味著青年博士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后,就可以快速通過紹興“人才碼”直接申請房票補貼、安家補貼等人才政策,高效服務解決人才安居等燃眉之急。
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人才服務十條將充分釋放新時代人才發展活力。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市級試點,根據企業需求賦予首批15家試點單位人才項目自主評審等改革舉措﹔加大人才項目“免評審”力度,拓展重大招商項目、重點企業高層次人才直接認定范圍﹔設立高層次人才“編制池”,暢通和規范高層次人才流動和“雙聘”機制……一項項改革創新舉措,將進一步打通人才流動、使用、作用發揮的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紅利充分釋放。
在增強高層次人才獲得感方面,十條舉措還明確,暢通外國專家來華創新創業“綠色通道”,落實外籍人才服務一窗受理、一類事辦理,支持AB証外籍人才在全市國有旅游景點享受市民待遇。對醫療保險未達到規定繳費年限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允許退休前一次性補繳醫療保險金。對解決重大工藝技術難題和重大質量問題、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晉升職業技能等級,並單列一定名額支持申報高級專家、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國際青年人才社區“7天免租”入住、上虞青春公寓“零元入住”,優質人才公寓供給量持續加大。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綠卡”政策,妥善安排來紹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立足人才視角,主動靠前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人才服務從‘有什麼給什麼’到‘要什麼給什麼’轉變、從‘便捷不便捷’到‘獲得感強不強’躍升。”紹興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