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四新”密碼激活溫州龍灣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3年09月20日20:3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9月19日至9月20日,“共同富裕新圖景 全國媒體看龍灣”主題外宣活動在溫州龍灣舉辦。來自中央、省、市30多家新聞媒體齊聚龍灣,深入新能源企業、高能級平台、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藝術館群等地,從技術之新、服務之新、平台之新、文化之新等多維度,探尋龍灣活力、美麗、幸福“三大新圖景”的密碼。

產業之新

打造新能源千億產業集群

最近,龍灣不斷傳出好消息:總投資約450億元的某新能源制造基地、總投資222億元的某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相繼破土動工、部分投產。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千億產業集群,正初現雛形……

龍灣中心區。王永翔攝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龍灣新能源產業穩步向前的背后,是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結下的碩果。

龍灣曾是工業大區,擁有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緊固件之都等8張國字號金名片。然而,隨著新經濟、新市場變化,傳統產業受到挑戰。

“十三五”期間,龍灣著力深化“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低效企業,拆遷改造工業區24個,騰出土地4520畝,狠下決心搶灘新能源風口。

位於龍灣區永興街道的某企業所在地,之前就是一處閑置地塊,雜草叢生,沒有任何稅收產出。企業投產后,2020年實現產值10億元﹔2022年產值已躍升至130億元。產值不斷跑出“加速度”,企業才有“投了又投”的動力。隨著一期二期逐步投產,該企業產能達到26GWh。但這還不能滿足一路追著企業跑的訂單需求,2023年4月,總投資450億元的該企業新能源制造基地項目開工,龍灣區新能源產業朝著千億產值邁進一大步。

如今,在龍灣區內,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據統計,落地龍灣區的百億級項目有3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超百個,集聚工業企業2.6萬家,規上企業數126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266家,一座產業新城正加速成型。

平台之新

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智力支持。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生態體系,讓人才近悅遠來,是破解發展問題的重要密碼。

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中國眼谷……眼下,龍灣區擁有15個高能級創新平台。這些“科創新引擎”的目標定位,是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把人才作為第一發展力、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厚植創業創新土壤,加強科技人才聚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區域創新能力迅速攀升。

在中國眼谷產品展示中心,一台“校園近視智慧篩查設備”擺在小小的展示台上,並不惹眼。然而,它卻擁有守護溫州百萬學生視力的大能量。在溫州各大中小學校,都配備了同樣的“校園近視智慧篩查設備”,自動尋眼、自動對焦,22秒即可完成雙眼檢測。這台由浙江某科技公司研發、生產的智能化檢測設備,自2018年以來,已經為溫州110萬中小學生做過近視普查並建檔。

得益於中國眼谷專家團隊的助力,該公司搭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平台”,所有的檢測數據自動收錄到平台,方便教師、家長、醫生同時了解。站在中國眼谷的平台上,這套“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解決方案”已經向全國中小學校推廣。

這麼快的速度影響全國市場,與其背后的大平台緊密相關。中國眼谷是全國首個眼健康領域科技、醫療、人才、產業一體化的綜合性平台,自2020年6月30日開園以來,已成長為全國眼健康產業集聚地。平台內現已落地195家科技企業,招引多家企業入駐,20余位院士、長江學者、海外高層次人才在眼谷落地注冊公司(項目)。

為了帶動“小眼球推動大產業”,盡快實現眼健康產業鏈全覆蓋,中國眼谷加快幫助入駐企業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先后與世界500強、眼科領域頭部企業共建32家上市企業聯合研究院,引入76家投資機構,組建規模達27億元的眼健康產業引導基金,孵化近210項科技轉化項目。

在高能級創新平台帶動下,龍灣全職院士和“鯤鵬計劃”實現零的突破,勇奪浙江省科技工作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榮獲首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國家級高端人才引領性雙創載體等國字號榮譽。

服務之新

增值服務提升企業幸福感

2023年4月,隨著浙江省第七個省級新區——溫州灣新區挂牌成立,龍灣發展邁入新征程,兩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推進。

為持續服務投產企業,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助力企業穩步發展,2023年8月,溫州灣新區、龍灣區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溫州灣新區、龍灣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龍灣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溫州灣新區、龍灣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不同於以前窗口辦理、長凳等候叫號的傳統區域設置,這裡的服務大廳不設置隔斷區,每個服務板塊設置一位服務專員,與企業代表進行“會客式”交流。“中心入駐法律、財稅、多評合一等中介機構10家,構建全鏈條式的線下‘企業服務超市’。”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如此,該中心同步上線數字化平台,借鑒某品牌服務模式,集成現有涉企數字化應用,完善“企業頭條”“雲上企服”“服務E站”等應用場景,作為增值服務線上總入口,“點單式”為企業提供信息檢索、服務受理、需求對接、企業評價等套餐服務。

企業需求在哪,龍灣的增值服務就延伸到哪。聚焦當前企業發展難題和高頻共性需求,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首批推出“數據得地”、企業合規指導、人力資源服務、智能化改造、企業全周期金融服務、工業項目投資促產、訴求快遞等10個特色場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著力解決企業“用地難”“招工難”“融資難”等問題,構建“政策清晰、企業輕鬆、政商親清”的新型政策服務體系。

以招工難為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直播間定期舉行“直播帶崗”活動,助力企業收獲大量求職簡歷,節省招工時間和人力成本﹔以用地難為例,增資擴產項目“數據得地”服務,助力某集團從111個項目的數據評分中脫穎而出,從而更早獲得供地資格﹔以中小微企業法務缺失為例,中心專門為企業提供“合規指導”“合規體檢”等增值服務,目前,該項目已服務企業200余家次,幫助企業糾正涉法風險問題900余個。

文化之新

讓百姓精神生活越發富足

步入志通藝術館,庭院裡林立著大小雕塑,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甌塑作品《山羅水罟》,濃縮了具有代表性的“大羅山龍脊”“永昌堡”“三垟濕地”“國安寺千佛塔”風景點元素,展現溫州山水特有的雄偉秀美的風貌。

近年來,龍灣不斷建立健全文化陣地,把藝術博物館群落建設成為溫州城市文化會客廳,通過文化品牌的培育、文化資源的整合、投入機制的改善、公共文化政策的配套,使之博物教育、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項目交流的重要基地。

張璁紀念館。龍灣區委宣傳部供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如果說,志通藝術館讓城市有了更多的新時代內涵,那麼,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的張璁紀念館,則是一座與古人對話的文化歷史紀念地。

張璁紀念館是溫州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中建設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極具代表性的主題展館。龍灣區以“公建民辦”“微改精提”的方式推動建立了張璁紀念館。館內通過藝術展牆、藝術造影、場景還原、互動投影等數字化手段展現張璁的傳奇一生。

不論是藝術館群,還是文化名人紀念館,龍灣都以期澆灌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地標,助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更好實現精神富有。(張銀燕)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