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亞運故事(92)
褚崇英:為亞運村“添磚加瓦”

見到華潤置地杭州片區公司亞奧城(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總經理褚崇英時,她剛剛結束一個有關亞運村賽時保障服務的協調會議,“馬上就要開村了,有些事項還要再仔細確認。”
自2018年接手亞運村技術官員村的開發建設工作,褚崇英夜以繼日扎根工地,項目建設爭分奪秒、倍道而進。
華潤置地杭州片區公司亞奧城(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總經理褚崇英。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項目無小事,深夜加班、凌晨備戰是常有的事。”褚崇英介紹,項目建設過程中,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從物資運輸到設備進場到人員調度,方方面面、細枝末節都需要項目群協同一道道嚴格驗收把關。
“做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時我們力求精益求精,為的就是把這件事做成行業標杆。”褚崇英的底氣除了來源於“南征北戰”三十余年的豐富經驗,更源自於項目的精兵強隊。
從業至今,褚崇英帶過不少隊伍,其中包括魯班獎獲獎團隊。她坦言,自己帶隊,要求向來嚴格。
“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是集住宅、公寓、辦公、酒店、商業一體的大型綜合體項目,是亞運村板塊中業態最豐富、功能性最全的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在開局就要拿出決勝的態度和干勁。我對項目團隊要求很高,必須保証高效率、高品質。”在亞運村技術官員村,褚崇英帶隊戰勝了工程體量大、施工難度高、周邊配套不足等困難,工程進度及工程質量走在前列。
伴隨著鋼筋水泥的崛地而起、一磚一瓦的安全落地,2021年12月,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正式竣工。“看著村中亮起的一盞盞燈光,心中無比自豪、感動。”褚崇英說。
褚崇英帶領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用3年時間完成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建設。受訪者供圖
杭州亞運村主要由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組成。亞運會期間,亞運村技術官員村將為約3800名技術官員提供住宿及配套服務。
“亞運村技術官員村作為賽時期間技術官員工作之余的‘家’,主要承擔住宿、物業、餐飲、交通、商業、功能區等社會服務,我們團隊主要負責技術官員村的住宿服務、物業服務及工程保障,同時牽頭協調各項社會服務保障工作,並配合安保、電力、燃氣、通信、消防、醫療衛生、交通、環衛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保障工作。”褚崇英說。
褚崇英(右二)帶領團隊主要負責亞運村技術官員村的住宿服務、物業服務及工程保障。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不同於過往的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西安奧體中心、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的代建保賽,亞運村技術官員村的建設及賽時保障,是華潤置地第一次參與國際大型運動會的住宿工程代建及服務保障。“這也是我第一次做建設兼服務項目。”褚崇英說,為更好地提供賽時保障,華潤置地特別成立了亞運村技術官員村保障服務團隊,除了項目工程團隊,新加入了杭州木棉花酒店和華潤萬象生活物業、華潤置地總部所調派的支援人員,團隊人員達913名,目前已全部到位。
“大家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褚崇英介紹,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工程保障部要提前制定出完備的應急預案,確保五分鐘之內趕到現場進行搶險搶修。另外,住宿服務部、物業服務部也都是以高標准服務提供各項賽時保障。“目前,所有的服務保障人員均已完成相關技能、操作流程、禮儀及語言等各項培訓與考核,並將根據國際賽事標准不斷整改和提升。”
褚崇英(中)帶領團隊主要負責亞運村技術官員村的住宿服務、物業服務及工程保障。受訪者供圖
隊伍規模越大,身上的擔子越重,責任也更大了。褚崇英表示,亞運村技術官員村項目將代表華潤置地的高站位與高品質,迎接四海來賓,因此需要更加嚴謹,在細節上下足“繡花功夫”。
“我們提前了解到,相較於其他兩個村的入住人員,部分技術官員的年紀會大一些,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考慮得更加細致全面,努力讓大家住得更舒心。”進入備戰亞運的賽時運營期后,褚崇英幾乎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每天標配20000多步,以確保村內每一個角落檢查到位。“大到建筑的安全檢查,小到每個房間的用品配備,我都要看過一遍才放心。”她表示。
隨著杭州亞運會的臨近,在華潤置地華東大區黨委的領導支持下,杭州片區公司積極推動項目黨建陣地轉型升級,打造了兼具城市展廳、樓宇黨建的示范區,以及政府黨建共建服務站功能的新型黨建陣地。
“杭州亞運先鋒黨建引領示范區、未來社區紅色驛站這兩個新陣地是我們團隊的精神堡壘,讓大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越來越強,更具戰斗力,也讓項目建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褚崇英說。
日前,作為杭州亞運會火炬手,褚崇英在浙江省嘉興市完成了火炬傳遞任務。
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嘉興站活動於9月10日啟動,褚崇英作為第137棒火炬手完成了火炬傳遞任務。受訪者供圖
“作為參與亞運村建設和保障服務的一線人員,我能夠成為杭州亞運會2000余名火炬手中的一員,內心倍感榮幸。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是我們團隊的共同榮譽,更是對於華潤置地服務盛會的一份認可。”褚崇英說,“亞運會即將到來,我們將始終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要求開展保賽工作,踐行‘國家引領,城市所需,華潤所長’的使命擔當,為居住在技術官員村的技術官員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杭州共同迎接世界各地來賓的檢閱。”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90)︱萬國慶:強化供水安全保障 全力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89)︱嚴華鋒:設備應用智慧化 打造更佳觀賽體驗
我的亞運故事(88)︱趙眉:做好設施運維保障 為亞運保駕護航
我的亞運故事(87)︱俞友金:小小貝雕郵票 方寸之間展示亞運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82)︱吳蘭:全方位防護 打造亞運會馬屬動物“無疫區”
我的亞運故事(80)︱徐延飛:從散打冠軍到特警“槍王” 換個身份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79)︱宋海燕:亞運航班機長遨游萬米高空 接送四海旅客
我的亞運故事(76)︱鄔家寧:錯峰建設,保障杭州亞運會順利召開
我的亞運故事(75)︱宋懋璗:從亞殘冠軍到亞運志願者 熱愛未曾離開
我的亞運故事(73)︱殷超:日行2萬步 保障亞運暢通無“堵”
我的亞運故事(70)︱宣學君:亞運會史上首套動態體育圖標這樣“出爐”
我的亞運故事(68)︱周穎:全民健身氛圍濃 在運動中迎接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66)︱應海鬆 林飛飛:“帆船夫妻”攜手助推象山成為“帆船之城”
我的亞運故事(60)︱伍佳惠:從專業運動員到亞運會裁判 秉持初心不斷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59)︱曹向榮:助殘無礙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亞運故事(58)︱郭錦涌:用“詩情之筆”為杭州亞運會“上色”
我的亞運故事(55)︱高爾偉:保障亞運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網“體檢師”
我的亞運故事㊺︱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