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精提升”
杭州上城湖濱街道用精美牆繪打造“轉角是景”

最近一段時間,位於杭州上城區湖濱街道白傅路的“泳動·世界”巨幅牆繪火出了圈,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駐足觀看和拍照合影,成為了西湖邊小巷子裡獨特的風景。而這僅僅是湖濱街道借全域“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呈現的多幅牆繪作品中的一幅,在湖濱極具歷史底蘊和人文氛圍的街頭巷尾,這種與街巷建筑質地高度融合、與周邊生活形態高度契合的牆上畫作還有多處,形成了環境提質“轉角是景”的點睛效果。
《憶市井》街角牆繪。湖濱街道供圖
“學士路上的婦保舊時是弘道女中舊址,她的設立不僅打破了教育上的女禁,成為杭州近代女子教育的發軔,更在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等方面為那個時期杭州女子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杭州市文史學者、原杭州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王其煌介紹,湖濱街道結合史料記載在學士路省婦保東南角設計呈現了《憶市井》街角牆繪,保留原本圍牆造型的基礎上,融入膠卷、膠片元素,繪制了舊城風貌特色影像,同時配以花壇結合休憩空間,展現了民國杭州的儒風雅韻。
《空間·未來》牆繪。湖濱街道供圖
而在學士路菩提寺路口一個高2米多的科技藍機甲佇立在主入口頂上,未來感和科技感扑面而來。此處的牆繪繪制時將高低不齊的空調外機一並納入畫面,反倒成了錯落的機殼,與畫面中混雜的屏幕融為一體,在使畫面感更逼真的同時把空調外機“藏”了起來。據介紹,《空間·未來》採用科技風牆繪主要是為了與湖濱龍翔橋及湖濱步行街未來、元宇宙、二次元等主題相契合,是建筑物立面牆繪的新嘗試。
《向日葵》牆繪。湖濱街道供圖
師生共創,校校合作,位於天長小學沿菩提寺路圍牆的《向日葵》牆繪是街道引入外部資源,與屬地小學開展共建共享共榮活動的典型成果,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該處牆繪的設計靈感來自天長小學的學生們,湖濱街道引入的中國美院團隊在小小藝術家們的上百幅向日葵作品中提取元素,在學校圍牆完成了這副植株茂盛、花盤飽滿的向日葵群像,表達了對新時代少年積極向上、堅定執著、陽光健康、蓬勃成長的良好祝願。
漫步湖濱,徜徉老巷,這裡的歷史和人文透過一磚一木、一樓一店,以及這一幅幅街邊牆繪在輕輕訴說文明與厚重的故事。“轉角是景”,凝聚著湖濱匠心。(葉佳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