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杭州”你或許從未見過
“杭州城建記憶工程”已征集1600多張城建照片、120多分鐘口述檔案

城市記憶該如何保存?城建檔案要怎麼完善?11月22日,“杭州城建記憶工程”啟動儀式暨檔案資料捐贈儀式在杭州城市建設陳列館舉行。
“7月,我們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檔案資料,這也是‘杭州城建記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4個月的時間,收到了來自熱心市民捐贈的照片800多張、來自海外的杭州建筑相關照片800多張,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朱炳仁的口述檔案共計120多分鐘。”杭州市城建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市城建檔案館還與市檔案館、杭州博物館一起建立了杭州城市記憶文化資源共享平台,共享圖片2000多張。
城建檔案是城市發展歷史的真實記錄,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夠留存下很多有價值的“城建記憶”。
“這幅東海裡一弄4號的照片,是當時杭州的特色牆門,現在比較少見了﹔這是毗鄰河坊街的大井巷,現在還保存著……我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拍攝記錄的,當時杭州要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舊城改造,我就想用照片的形式留下一些老建筑的樣子。”杭州師范大學退休教授劉曉偉用20多年的時間走遍杭州的大街小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
剛上初一的陳奕堯捐贈了自己在舊書攤上淘到的一本《錢江二橋》。這本書詳細記錄了錢江二橋的建橋歷程和施工技藝,是杭州跨江橋梁建設檔案的有效補充。“爺爺平時老是跟他說杭州的歷史,培養了他逛舊書攤淘書的愛好。這次他自己在報紙上看到了征集活動,立馬決定把書捐出來。”陳奕堯的媽媽作為代表前來參加儀式,“能為杭州的城建檔案貢獻一份力量,很有意義,也為兒子感到驕傲!”
市民姚偉新退休后開始學習攝影,多年來堅持走村串巷,為杭州逐漸消失的“城中村”留影,用獨特的視角記錄了杭州城市變遷,此次他捐贈了杭州“城中村”題材攝影照片百余張。
“杭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城市建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過程中,留下了很多城市建設的檔案,這些都是杭州的寶貴財富,希望能夠持之以恆地做好‘杭州城建記憶工程’。”程泰寧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對“杭州城建記憶工程”的期許。
留存城建記憶,服務社會民生。
“開展‘杭州城建記憶工程’旨在通過檔案征集和口述採集方式,推出一批城建檔案開發利用精品,以此展現城市建設成就、豐富城建記憶資源、傳承城建文化脈絡,助推杭州打造文化繁榮、精神富有的一流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城建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持續開展“杭州城建記憶工程”和城建檔案征集工作,發揮城建檔案資政育人的重要價值,記錄杭州城建發展的“生命史”,保存杭州城市歷史文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