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四個關鍵詞解讀寧波余姚14次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胡烽、勞超杰、陳醉
2023年11月24日22:02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11月24日,“2023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在成都舉行,現場發布了“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單,寧波余姚上榜“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據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七屆,2023年是余姚第14次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現場,余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體以“豐富幸福內涵 建設幸福城市”為題,向與會人員解讀幸福余姚的四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秀麗”。

余姚北瀕大潮洶涌的杭州灣,南依蒼翠連綿的四明山,百裡姚江穿過城市平原,是長三角區域的幾何中心、浙江大灣區建設的龍眼,內連外通、交通便捷,市區30分鐘通勤、寧波30分鐘通達、上海杭州45分鐘全覆蓋。

在這座城市的南部,四明山區風景奇麗、空氣清新,區域森林覆蓋率高達72%,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浙東綠肺”。城市當中,古巷縱橫,飛虹臥波,恬淡宜人。3月的竹筍、4月的櫻桃、6月的楊梅、10月的吊紅,余姚一年四季都有舌尖上的美味,有嘗不完的名品特產,余姚還是全國聞名的中國榨菜之鄉、中國高山雲霧茶之鄉、中國茭白之鄉……

第二個關鍵詞是“氣質”。

余姚有厚重的歷史底氣,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生活在余姚江畔,余姚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昭示了長江流域同樣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入選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新發現的井頭山遺址,把文明史又往前推了1000年。2023年,正值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余姚在國家博物館專門開辟了特展展廳。

余姚也是王陽明的出生地,陽明先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引人們探索至真至善的真諦。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中就有王陽明、黃宗羲2位來自余姚,還有嚴子陵、虞世南、朱舜水等先賢如群星璀璨,無怪乎余姚鄉賢余秋雨發出感嘆:“小小姚江所涌流的智慧,甚至不亞於滔滔黃河了。”

有著“浙東小延安”之稱的梁弄是余姚血脈中的“紅色基因”,以梁弄為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余姚傳承紅色基因,全力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和新時代革命老區共富樣板區。

第三個關鍵詞是“基底”。

余姚產業發展強勁有力,是浙江省首批“工業強市”、全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全市共有制造業企業3萬余家,規上企業1573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9家。近五年,余姚累計吸引投資超2500億元,外商投資企業超千家,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59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第9。

深厚的文化積澱,激發了這片土地“敢為天下先”的自信,余姚不生產1克塑料原料卻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塑料專業市場,中國機器人峰會永久落戶,浙大機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台先后建成。目前全市已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貿易往來,2022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3億美元,多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

2021年,余姚人均GDP已突破10萬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38萬元和4.57萬元,城鄉收入比縮小到1.62。出台最高“5個1000萬”人才政策,引才工作在浙江乃至全國走在前列,前不久還獲評“2023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

第四個關鍵詞是“美好”。

余姚按照“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每年面向人民群眾征求並實施十方面民生實事工程,持續打響“阿拉一起來”社會治理品牌,深化“道德銀行”升級版,讓“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理念深入人心。

余姚14年心無旁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2017年成功獲評浙江省首批、寧波首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持續打造“陽明故裡”“河姆古渡”“運動四明”品牌,持續推進“四季皆有景、城鄉皆可游、舉目便成圖”的全域旅游之城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讓余姚文化和山水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成為群眾播種情懷、耕耘美好的俊美藍圖。

同時,余姚還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優質共享。余姚提出“余山姚水 陽明心城”的城市建設目標,高標准規劃建設七大重點片區,未來五年將完成總投資1300億元的城市有機更新,城市品質將得到全面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將得到進一步的提檔升級。

當前,余姚正以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樣板為引領,奔赴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一張現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