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古城新韻正“鬧猛”

如今,寧波慈城孔廟公園前,銀杏的金黃與樟樹的翠綠相互映襯,再搭配上復古“宮牆紅”,可謂是“古城賞秋正當時”。
前不久,慈城傳來了好消息——寧波市慈城古縣城景區通過評審,被列入5A級旅游景區意向名單。
慈城古縣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按照唐長安城“棋盤式”的方正格局建造,被稱為“江南小長安”。
這個目前江南地區古代縣級規制遺存保存最為完整的“江南第一古縣城”,傳統文化韻味與現代魅力碰撞,越來越具有文化吸引力。
傳承煥新,擁抱年輕態
這個擁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2200年建縣史的“江南第一古縣城”,在彰顯古城風貌的同時,正努力與非遺文化、年輕元素相擁,煥發新生。
這幾日,慈城古縣城街巷間,銀鈴叮當,彝族“最炫民族風”吹進來,熱情的彝族姑娘小伙子圍著圈,和游客們跳起達體舞。彝族民俗風情展演、甬涼非遺活態體驗、彝漢婚嫁情景劇,讓人目不暇接。
“好玩!”在慈城古縣城民權路上的山海情對口協作非遺館內,小朋友在體驗彝族漆器文化,將黑黃紅色彩描繪在漆器上,“我還學會了用彝族語言說‘謝謝你’,卡莎莎。”
來自四川涼山的彝繡、漆器、銀飾,來自寧波的虎頭鞋、骨木鑲嵌、銅制品制作技藝、盤扣技藝等非遺項目在慈城紛紛得到展示。夜幕下,身著傳統服飾的彝族姑娘小伙子,吹奏口弦、彈奏月琴,將難得一見的彝族特色歌舞融入慈城這座江南古城。
在古縣城民宿內辦一場游園會婚禮、草坪婚禮、庭院婚禮,是很多年輕人擁抱慈城“新的打開方式”。
“很多年輕人將人生喜事選擇在慈城舉辦,今年10月份以來,慈舍已經承辦了10多場婚禮,幾乎每周都有一場。”慈舍慈湖畔店店長葛周軍說,2024年檔期的婚禮也已預訂了10場。
葛周軍說,年輕人看中慈城空靈清雅的自然老宅,既有傳統文化的內斂風雅,又飽含現代美學的意境。慈城有不一樣的味道,選擇性比較多。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中華慈孝節、建筑文化節等主題品牌活動,是慈城的“靚麗名片”。如今這座古縣城還與古風國潮、宋韻生活等文化IP和文化場景,強強聯合,一場場文化活動讓人直呼“過癮”。
五六月份,“吉光片羽”慈城民俗風情月十分“鬧猛”,更是讓游人沉浸式感受到了“壯族三月三”的鄉土風情。
八月底,“步步有酒 處處有歌”慈城微醺音樂季將古城之夜氛圍感拉滿,古城市集前人頭攢動。
那時,每天不定時會有慈城“縣官老爺”穿越千年,空降4號線地鐵車廂。自宋朝“穿越”而來的大宋賣貨郎夫婦,挑著扁擔背著竹簍,在4號線與大家偶遇。
國慶假期期間,夜游古鎮、非遺表演等備受游客青睞,更是登上了媒體報道,奉化布龍、寧海耍牙、舞獅、跑馬燈等民俗活動和項目,讓游客大開眼界。
在慈城,不僅游客“有所得有所樂”,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文化獲得感。
11月中旬,張尚書房大草坪上,社區文藝晚會“鬧猛”開演,居民拿出“看家本領”演繹著情景劇、甬劇、扇子舞。
同時,慈湖大講堂等一批批有帶動性、有影響力、有特色亮點、“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活動,持續激發著這座古縣城的藝術氛圍與文化創造力。
古縣城帶“火”周邊農旅
“我們積極推動古縣城與景區周邊的緊密合作,整合轄區內農旅項目,促進慈城全域旅游發展,帶動百姓增收,也是我們的目標。”慈城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毛岙村,能夠看到慈城古縣城文旅的“溢出效應”。目前,毛岙村已有多家精品民宿,10余家村民自辦農家樂。
勿舍書吧負責人徐芳芳說,當初在毛岙村投資運營民宿項目,便是看中了這片難得的山清水秀福地。“目前勿舍蓮心谷民宿的出租率非常好,屬於爆款。”徐芳芳說。
被譽為“南宋十四渡口”之一的半浦古渡,被“85后”老板李斌“一眼相中”。他看上了這裡的自然風光和古渡口文化,在半浦古村開起了“古渡口咖啡”。
店內的巨大古渡口牆繪,古香古色,360°的無邊江景,讓這個咖啡館坐擁半浦古渡賞景“VIP位”。“咖啡館整體偏極簡約風格,主打就是歇一歇腳,感受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用一杯咖啡喚醒古渡記憶。”李斌說。
半浦古渡不遠處,半浦文化禮堂內的半檏園也是“網紅點”。建於1921年的半浦小學2016年轉型成為半檏園,這座歐式風格的二層西洋小樓變成了傳承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學基地,重新“開學”,如今已接待近60萬的師生來體驗和感知慈城的“耕讀文化”。
據統計,截至2023年9月,慈城文旅成績喜人,全鎮旅游人數約292.13萬人次,同比增長41.84%,旅游收入約17854.93萬元,同比增長49.65%。(張子琪、楊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激發創新動力 浙江農行為專精特新企業送上“大禮包”
- 如何扶持和培育出一批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優質中小企業?日前,在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2023年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服務對接會(浙江大學校友企業專場)成功舉辦。浙江省經信廳、浙江農行、浙大校友會共同聚力,開出了一劑“良方”。 此次對接會以“打造金融生態 賦能科技創新”為主題,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求,開展政府服務賦能、發展研究賦能、技術創新賦能、農行惠企賦能、融資發展賦能、上市培育賦能等現場活動,對浙大系專精特新企業進行靶向生態賦能,進一步激發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動力和創業活力,促進浙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