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波海曙:黨建引領 開拓山區生態共富新路徑

2023年12月11日21:19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以生物多樣性為核心,龍觀鄉觀嶺六村集成高山湖景、健身步道、民宿旅游等元素,全年接待旅游量近百萬人次﹔依托茂密竹林,橫街鎮開發林菌、林藥等林下經濟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如今,越來越多關於生態共富、點“綠”成“金”的故事在寧波市海曙區上演。

近年來,寧波市海曙區以“千萬工程”為主抓手,深化“五最”黨建引領,從“最薄弱、最困難、最復雜、最前沿、最細微”處入手,不斷創新“鋒領共富十法”,迭代特色共富工坊機制,全力打造山區“十大共富黨建聯建”,因地制宜培育美麗經濟,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努力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山區生態共富新路徑。

農旅風景線彰顯生態美

春種秋收,大地鎏金,9月的海曙區集士港鎮生態廣昇美麗田園示范基地內,迎來了一場稻浪滾滾的“豐收節”。“我們響應鎮裡打造‘廣德紅韻’共富精品線的號召,在傳統農業上融入研學旅游等元素,讓市民游客看得到景、嘗得滋味、玩得盡興。”基地負責人胡發琴說,如今這片稻田已然成為了一道生態致富的風景線。

以黨建引領“景觀+”“生態+”為理念,海曙區串景成鏈培育特色鮮明、具有辨識度的生態旅游精品線,將發展融入樹成林、花成海、稻成景的美麗田園。依托“鋒領共富十法”之生態富民法,曾經不起眼的茂新村在太空農業、雙層火車等潮流元素妝點下,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大山深處的李岙村通過創新光伏產業融入建筑、扮靚鄉村的發展模式,成為“全國光伏第一村”﹔海拔800米的杖錫村以櫻花為媒培育賞櫻勝地,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隨著越來越多的鄉村挖掘生態資源稟賦優勢,探索研學基地、農文旅融合、共富產業等發展路徑,衍生出了綠色低碳、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諸多新業態。”海曙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生態共富產業鏈條的持續延伸,讓鄉村既有風景更有“錢景”。同時,海曙區不斷拓展“鋒領共富十法”內涵,積極深化黨建聯建升級版,系統串聯農村“十大共富黨建聯建”,升級打造海西“生態共富大走廊”,在“綠水青山”的生態堅守中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

鄉村土特產帶動產業興

四月的大雷“黃泥拱”筍,六月的“八戒”西瓜,十月的“蘭芯”致富瓜……隨著季節變換,海曙區各地特色“共富工坊”攜著自己的“土特產”品牌你方唱罷我登場,既豐富了群眾的舌尖味道,也帶火了鄉村的產業。“共富工坊裡的這批‘蘭芯’瓜畝產有500公斤,不僅一年兩收,還能吸納周邊‘富余勞動力’參與。”章溪村村民周恩明師傅開心地說。

如何激發生態共富的內生動力?海曙區著眼鄉村“土特產”經濟,堅持“黨建引領、政府搭台、產業引路”,著力培育浙貝、藺草、櫻花、錦鯉等特色農產品,創新探索“五共促五富”共富工坊建設模式,目前累計建成來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電商直播式、農旅融合式、品牌帶動式、產業賦能式等形式的特色共富工坊96家,實現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術到人。“我們還整合助農力量,首創‘共富中轉站’模式,將農村各類特色產品送到千家萬戶。”海曙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共富工坊撬動生態共富“產業經”,電商直播更是拓寬了鄉村“土特產”的“流量端口”:“老鄞江·雲集市”共富工坊直播間內,特色糕點、網紅咖啡、圍爐煮茶等產品銷售火熱﹔“零碳共富直播間”裡,番薯、雞蛋、橘子等一個半小時銷售額達9120萬元﹔“春鋒裡·共富茗添”共富工坊更是組建黨員直播帶貨先鋒隊,開展“黨委書記來代言”“黨員教你來上架”“黨員帶你來直播”紅色課堂,以紅色勢能激發共富動能,讓鄉村“土特產”走上雲端。

生物多樣性引領百姓富

海曙區龍觀鄉“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多“出圈”?64歲的龍峰村村民陳忠國最有發言權:“文旅活動的增加,為我們全家平均每年增收10余萬元。”通過“生物多樣性+旅游研學”,龍觀鄉累計打造生物多樣性體驗點20多個,一年下來接待游客11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超6300萬元,讓老百姓既能看到“綠葉子”,又能鼓起“錢袋子”。

目前,龍觀鄉實現生態產品總值(GEP)超24億元,是當地GDP的3倍以上。依托黨建聯建賦能鄉村振興,近年來龍觀鄉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牽引,推動“零碳共富”“紅圈富民”兩大黨建聯建攜手合作、雙向聯建,實現生物多樣性資源在低碳綠色產業、生態旅游、生物科研等領域的應用轉化,同時積極推進“一館三基地”建設,進一步形成產業發展互動,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之下的“專家指導、企業加盟、民眾參與”的新路子。

以龍觀鄉為圓心,海曙區迭代黨建聯建升級版,做足生態文明創建長板,通過串聯山區“十大共富黨建聯建”,打造特色共富工坊、共富直播間等載體,不斷探索和培育“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文創經濟”“生物友好保護+生物經濟”等產業模式,持續釋放“黨建引領、黨員示范、人人參與、家家得益”的鄉村綠色共富效應,從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重塑黨建引領共同富裕的多元化路徑,推動四明山區域鄉鎮“生態共富圈”不斷擴大。(陳鵬)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