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舞動長三角

安徽滁州:全國首個“幸福湖”是怎樣煉成的?

人民網記者 李闊 周坤
2023年12月22日13:2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滁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2)

明湖風光。滁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滁州是座山水之城,“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聞名天下。最近,她又有了一個新名片:全國首個“幸福湖”。

冬日的滁州,登滁陽閣一覽,湖面波光粼粼,水面蕩起層層波紋,清澈澄淨的湖面倒映著青山、綠樹、樓閣,這裡就是滁州市明湖。

2022年,水利部在全國選擇了7個水域自然稟賦好的河流或城市湖泊,作為幸福河湖建設試點,其中,明湖被列入7個試點項目之一,是唯一的城市湖泊試點項目。近日,明湖通過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成效復核評估,成為全國首個“幸福湖”。

究竟什麼樣的湖泊是“幸福湖”?連日來,記者走訪滁州多地,觀河湖之變,探尋滁州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秘籍”。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低窪地”變成“新地標”

曾經的明湖,地處龍興河末端的低窪地,“十年九澇”是百姓最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周邊破舊的農舍、污亂的養豬場和不成片的菜地,讓這裡成為城市南部的“不和諧”地塊。

為了打造讓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2015年9月,滁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依托勝天河綜合治理工程,高標准、高質量規劃設計,建設明湖濕地公園,成為滁州綠色發展“一號工程”。

河湖水系治理,治水是前提。

滁州市水利局河長辦主任楊帆稱,滁州市依托原有地形新建1號閘、2號閘,綜合整理原有地形地貌,搬遷原湖區居民,使水能蓄得住、泄得出。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接著在上游取直龍興河河道,連通周邊水系的基礎上,進行景觀設計建設,使明湖活起來、美起來、亮起來。

同時,對補水通道八支渠進行全面清淤和生態護岸建設,讓八支渠不僅保障了優質水資源向明湖補給,還使之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有優質水資源,有健康水生態,還要有宜居水環境。

楊帆稱,滁州市在勝天河左支入湖口,設置了8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培育了蘆葦潮灘沼澤生態系統植物群落,低密度斑塊化引入濕地林,建立了適宜多種蛙類生存繁衍的自然濕地空間。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同時,選取明湖的東南角,營造了數個具有一定面積並適宜鳥類活動與棲息的湖中小島,為遷徙季過境的候鳥提供停歇地。

此外,滁州市還通過對大壩兩側微地形緩坡填筑壩體的方式,打造出了一條集觀賞、體驗、休閑多功能於一體的濱水景觀帶。

據了解,2016年年底,明湖開始蓄水,2017年汛期湖區形成,一期包括移民、工程建設,總投入23億元。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水文化”解鎖“大幸福”

要實現“美麗明湖”向“幸福明湖”的升級,僅靠環境整治,還遠遠不夠。

“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幸福河湖建設沒有現成的模板可借鑒,也沒有統一的標准,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楊帆坦言。

在他看來,幸福河湖是河湖管護的最高標准,是能夠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安瀾通暢、清潔美麗、生態宜居、和諧富足的現代化江河湖泊,“所以打造幸福湖,做好水環境治理,隻能說完成了一半。我們還要通過水文化塑造,帶動文旅融合。”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滁州是明文化的起源地,於是明湖以“明”文化為主線,建設了明文化廣場,重現明代儀仗及仿明古建筑等歷史文化,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水景觀,成功將歷史資源與明湖水文化轉化為經濟價值。

與此同時,美麗河湖建設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帶動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明湖菊博園內,滁州將滁菊的種植和生產,與現代社會的加工藝術和品茶藝術有機結合,把極具地域特點的特產展現給市民與游客,帶動了第三產業和生態觀光農業。

明湖風光。徐明攝

明湖風光。徐明攝

在整合了區域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管護資源后,如今的明湖,正在從“安全”“生態”“美麗”“富民”向“幸福”匯流,讓群眾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綠色福利”。

8年來,滁州市以明湖為牽引,環湖啟動了文化創意產業、旅游度假、康體健身和高檔居住區於一體的高品位低碳示范海綿新城建設,目前,綜合投入已近100億元,過去臟亂不堪的明湖,被徹底“美顏”。

如今,明湖已成為滁州市最亮麗的風景,成為“醉美”亭城的城市會客廳和生態活力中心。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